ChongMingS.COM崇明網訊 “以假充真”導致實木不實,家具市場以次充好、虛假標注等現象屢見不鮮。市消保委通過媒體征集消費者參與了一份“實木家具消費社會調查”,共征集到百余位消費者申請報名,并征集到55位消費者提供的59件實木家具樣品。昨天,市消保委公布了調查結果,其中41件抽樣檢測的實木家具樣品中,有28件樣品的檢測材質與標稱不一致。不合格率超過68%。
昨天,上海市家具行業協會聯合首批24家品牌企業,在市消保委發布一份《上海家具行業誠信經營公約》,呼吁家具行業遵循家具經營服務規范等一系列產品、服務標準,做到嚴格產品標識標注、簽訂合同訂單、公示銷售主體、材料環保、售后賠付保障等“五項嚴格”。記者注意到,在市消保委昨天集中曝光的一系列案件中,人造板冒充實木“以假充真”、以低價木冒充高價木材“以次充好”、標識不規范等問題層出不窮。
如消費者徐女士于2015年12月,在上海超申木器制品廠店鋪購買5件家具,總價為11000元。訂貨單標稱產品“門面為橡膠木、其他為實木、后背樟木”。檢測機構對床邊柜進行抽樣檢測,其抽斗底板和旁板分別為膠合板和密度板。以大量廉價的人造板,冒充市場參考價2千元/立方的情況并非個案。
市消保委發現,僅本次社會調查中,就有9家家具廠的11件樣品存在以低價木材冒充高價木材的情況。市場上標價高企的酸枝木、紫檀木、榆木、金絲柚木、核桃木、橄欖木,卻被廉價的可樂豆木、泡桐木、楊木所摻雜。
如消費者祝女士于2016年4月,在上海福馨家具經營部購買了2套家具,總價為76400元。訂貨單分別標稱材質為非洲酸枝木和榆木。經對兩套家具的床邊柜檢測,其抽斗底板和旁板分別為可樂豆木和泡桐。后經了解,兩套家具均為商戶從浙江東陽采購,具體生產廠家不詳。市消保委家具辦指出,實際上,并沒有所謂“非洲酸枝木”的木種名稱,榆木市場參考價達到4千元/立方、酸枝市場參考價10萬元/噸,但可樂豆木市場參考價8千元/噸、泡桐市場參考價1500元/立方,差價巨大。
無獨有偶,消費者曾先生在某會展中心上海錦軒古典家具有限公司的攤位購買錦上添花沙發七件套,總價為27500元,訂貨單標稱材質為酸枝。經對其中單人沙發的抽樣檢測,其扶手抽斗底板后端材質為可樂豆木。而消費者潘先生2016年在上海祥恪木業有限公司經營部購得書櫥、老板臺等家具,總價為22500元,訂貨單標稱材質為橄欖木。經對書櫥的抽樣檢測,其抽斗后背板的材質為泡桐。
市消保委還指出,調查發現,有15件樣品的材質標識未使用國家規范名稱,不符合相關規定。根據國家木材名稱的相關標準,根本沒有市場上所謂“胡桃木”、“金絲玫瑰木”的木種。
網友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