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ongMingS.COM崇明網訊 近日,上海多個知名網站企業房產微信公眾號被封,在鼓吹上海房價的同時,也擦邊球式的暗喻離婚購房政策。上海市律師協會勞動法業務研究委員會副主任、上海唐毅律師事務所主任唐毅為我們回答了以下問題。
問:你如何看待當前的假離婚現象?
答:近日,一則關于上海購房政策的謠言引發了滬上離婚潮。各區縣的民政部門每天人頭攢動,不是為了排隊登記結婚,而是排隊登記離婚。由于離婚人數眾多,有的區縣不得不采取排隊限號離婚的方式,讓人啼笑皆非。
雖然有關部門在第一時間進行辟謠,但是離婚潮并沒有“剎車”的跡象。為何一則已被官方辟謠的傳言就能擊碎婚姻的尊嚴?難道房子真的能讓夫妻雙方將領取結婚證時的誓言拋之腦后?還是雙方都認定這只是假離婚,買好房馬上就能再結婚。需要提醒的是,法律意義上沒有假離婚一說,離了就是離了,要再結婚就不是某一方說了算了。弄假成真的案例并不鮮見,別到最后賠了夫人又折兵。
問:像中介“勸人離婚”、銷售找人刷單類似的做法是否違反法律?有何職業風險?
答:購房離婚潮中,有一類人在其中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他們就是房產中介。房產中介從“專業角度”出發,為客戶出謀劃策,設計最有利于客戶的方案。在出謀劃策的過程中難免會提到“假離婚”的方案。中介“勸人離婚”的行為是否違法?并不違法。首先,離婚行為本身就不是違法行為,那么即使存在勸導行為也不屬于違法。其次,協議離婚是夫妻雙方當事人經協商后共同的意思表示。離婚當事人均是具有民事行為能力的成年人,就需要對自己的行為負責。中介雖然存在勸導的行為,但不存在欺詐、脅迫的行為,無需對客戶的離婚行為負責。
中介“勸人離婚”的行為雖然不違法,但是有違倫理道德,存在很大的職業風險。常言道:“寧拆十座廟,不毀一樁婚”。中介作為專業人士,應當在合理合法的前提下為客戶設計最優方案。離婚購房的方案雖然從表面看為客戶節省了不少錢,但卻是以犧牲客戶婚姻為代價的,其中會存在諸多不可控因素。當客戶離婚弄假成真后,假如訴諸法律無果,就會遷怒于中介。屆時,雖然中介無需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卻難免會引發一系列不良影響,影響今后的職業生涯。
問:如果企業對于員工觸及道德底線的做法聽之任之,企業是否有責任?
答:如今,很多企業的規章制度中均有類似以下條款:“員工行為嚴重違反公序良俗或職業道德,屬于嚴重違紀行為,公司可解除勞動合同。”從中可以看出,除了法律,倫理道德及職業道德也是勞動者需要遵守的。法律是道德的底線,勞動者若希望在社會生活及職業生涯中獲得他人認可,僅僅做到守法是不夠的。
在倡導勞動者要具有倫理道德及職業道德的同時,企業自身要以身作則。企業作為用人單位對勞動者有管理引導的義務,企業文化會在潛移默化中對勞動者的行為產生影響。如果企業自身唯利是圖,對于員工違反職業道德的行為聽之任之,并未及時制止。時過境遷后,卻對員工的行為秋后算賬,難以服人。
最后,我們還是呼吁購房者要保持理性,勿抓小放大;中介要合理引導,勿喪失道德;企業要誠信經營,勿違背良心。
網友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