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ongMingS.COM崇明網訊 據新華社北京8月24日電 近年來,校園“毒跑道”事件層出不窮,引發全社會高度關注。為確保塑膠跑道原材料、施工流程、質量檢測等有據可循,湖南、深圳、上海、浙江等地已陸續出臺地方標準。新標準能否堵住“毒跑道”進入校園的漏洞?如何才能還孩子安全的運動場地?
多地制定新“地標”
今年以來,常州、成都、沈陽、北京等地陸續曝出校園“毒跑道”事件,經過媒體追蹤報道,“毒跑道”背后隱藏的一些問題被陸續曝光。而一些專家和業內人士認為,“毒跑道”事件的深層次問題是相關立法空白、技術標準滯后。
據了解,目前我國已頒布的塑膠跑道的質檢標準有《合成材料跑道面層》和《體育場地使用要求及檢驗方法第6部分:田徑場地》等兩項國家標準,但這兩項國家標準只是“推薦”并非“強制”標準。
“相關國標中對跑道面層中的有害物質限量做了規定,但目前來看涵蓋的檢測內容太少了。而且該標準仍舊是對跑道面層的檢測,而非對跑道空氣的檢測,更無法評估陽光暴曬后跑道將釋放多少有毒害氣體。”清華大學化學系基礎分子科學中心博士生顏磊說。
“毒跑道”事件發生后,目前,已有湖南、深圳、上海、浙江、江蘇等地陸續出臺了劍指“毒跑道”的地方標準。
今年5月,深圳市發布塑膠場地的工程建設地方性強制標準《合成材料運動場地面層質量控制標準》(試行),涵蓋了材料控制、施工質量控制、工程監理、工程驗收等多方面。要求合成材料面層施工嚴禁使用含苯、甲苯、二甲苯、二硫化碳、二氯甲烷等溶劑。
在浙江,7月2日正式發布的“浙江標準”還配套出臺了《合成材料運動場地現場氣味評價方法》。上海近期也連續出臺塑膠跑道團體標準《學校運動場地塑膠面層有害物質限量》和《關于加強本市基礎教育學校塑膠場地建設管理工作的通知》,打出捍衛校園健康的“組合拳”。
地方標準有哪些新內容
記者采訪發現,相較于現行國家標準,新出臺的地方標準提高了校園塑膠跑道的相關指標,明顯擴大了有害物檢測范圍,并且對進場材料、施工過程、跑道成品等各環節都明確了必須檢測和監管的內容。
——擴大有毒害物檢測范圍。目前關于學校運動場地合成材料面層有害物質限量的技術指標,國家現行標準明確檢測的為苯、甲苯和二甲苯總和等7個指標。
——引入“氣味評價法”強化管理。雖然“是否有毒、毒性如何”需要準確的實驗數據,但也不能忽視異味問題。因此,“上海標準”強調了對有毒有害物質釋放量,尤其是對暴曬情況下釋放量的考量。
——叫停“低價招標”,明確各環節檢測內容。浙江、上海、深圳等地標中明確要求,原材料進場要進行復核、檢測,甚至每批次均須見證取樣。
——建立市場準入和黑名單制度。除了在檢測方面高標準、嚴要求,上海等地的地方標準還明確要求建立“學校塑膠場地施工企業黑名單”制度,將違法違規情節嚴重的施工企業列入“黑名單”,并適時向社會公告。
強化監管敦促落實
輿論普遍認為,進一步加快完善、修訂國家標準,強化標準的科學性、規范性和強制性,是堵住“毒跑道”進校園的重要保障。
深圳一位不愿具名的業內人士介紹,一些應用到學校合成材料運動場地上的新材料,可能其含有或能揮發出列表限定之外的新的有毒害物質,建議有關部門分析研究,推出與時俱進的科學的國家環保標準。
“還要發揮行業協會的作用,讓專業的人干專業的事”,湖南省體育設施建設協會會長李宏武說,要提高市場準入門檻,把好施工單位的入口。
李宏武介紹,湖南省教育后勤協會和湖南省體育設施建設協會聯合設立了專家評審組,對具有體育運動場地建設資質的單位進行了專業評審及相應的業績核查,同時報湖南省教育廳備案,聯合向省內各級學校推薦了11家有資質、有能力的施工單位,作為選擇“2016年度體育運動場館建設單位”的參考。
不少專家及業內人士建議,目前對于塑膠跑道等學校合成材料運動場地建設和使用,亟需建立一套完整的監管體系和詳細方案,明確教育、體育、住建、環保等相關部門的責任分工,加大責任追究力度。避免出現“有標準難落實”等情況。
網友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