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ongMingS.COM崇明網訊 市社聯和市信用研究會昨天聯合對外發布《上海市大學生信用消費指數調查報告》。報告顯示,近六成本市高校大學生月均消費水平1000—2000元,高于全國平均水平。與此同時,一半受訪者使用過信用消費,信用消費資金主要使用在生活和學習方面。
大三學生信用消費最高
據報告負責人、市信用研究會會長洪玫介紹,本次上海市大學生信用消費狀況調查選取了滬上19所高校的學生樣本,以問卷調查法、個案訪談法和網絡征集為主要調查手段開展調查,共收回問卷2301份,調查問卷的回收率達到98%以上。
調查顯示,本市大學生群體經常使用信用消費的占19.23%;有使用過信用消費的占30.56%;聽說過,但沒有使用占35.6%;不了解的占9.82%;不能接受和堅決抵制占4.78%。本市高校大學生了解、使用過信用消費的占到50%。
有趣的是,從年級上看,大三學生信用消費最高,其次是大一的學生。調查顯示,使用過信用消費的學生中,大一占24.15%;大二占16.16%;大三占36.48%;大四占12.84%;碩士占8.25%;博士占2.13%;從學校類別看,信用消費比例前三名的高校中,財經類占47.47%;理工類占29.57%;綜合類高校占13.22%,財經類院校信用消費占比最高。此外,女生信用消費比例略高于男生(女生占56.74%;男生占43.26%)。
分期付款平臺是主要途徑
調查顯示,上海大學生每月的生活費1000元以下的占7.19%;1000—2000元的占59.95%;2000—3000元的占25.92%;3000元以上的占7.19%。據相關調查報道全國高校大學生月生活費超過1200元的占比只有9.76%。本市高校大學生消費水平高于全國平均水平。調查同時顯示,本市高校大學生月均消費水平1000元以下的占15.67%;1000—2000元的占58.09%;2000—3000元的占19.53%;3000元以上的占6.71%。本市高校大學生消費收支基本平衡。
從信用消費形式來看,大學生使用消費信貸(助學貸款、創業貸款、留學貸款等)的占22.53%;信用卡的占32.31%;分期付款平臺(螞蟻花唄、京東白條、趣分期等)的占52.37%;其他形式的占20.06%。有超過50%的學生使用分期付款平臺,是滬上大學生信用消費的主要途徑。
調查數據顯示,上海市高校大學生進行信用消費的主要原因是通過信用消費解決資金短缺問題,提前實現消費愿望,體驗新型消費模式的超越感,也有部分學生認為通過信用消費可以培養信用意識和契約精神。
使用和還款情況良好
從調查結果來看,大學生進行信用消費的資金用于生活方面的占71.08%;學習方面的占43.88%;創業方面的占13.45%;旅游娛樂方面的占33.33%,可以看出大學生信用消費資金主要使用在生活和學習方面。
借了以后怎么還?數據顯示,大學生信用消費資金還款來源依次是生活費、通過兼職賺錢、向父母額外要錢、其他收入(如獎學金,比賽獎金等),向朋友借錢和申請其他貸款還款比例較小。調查同時顯示,高校大學生信用消費提前還款的占28.34%;按期還款的占67.61%;延期還款,交滯納金的占2.43%;逾期無法還款的占1.62%,這表明,超過95%的學生都能按時還款,上海市高校大學生信用消費資金使用和還款情況良好。
逾期現象不容忽略
“雖然逾期無法還款的比例僅占1.62%,但這一現象還是不容忽略的。”洪玫介紹說,造成逾期的原因主要是不夠重視。調查結果顯示,忘記還款日期的占35.99%;主觀上不愿還款的占11.11%,兩項之和占比達到47%。更有數據顯示,認為逾期不還會對未來個人工作和生活造成嚴重影響的占54.03%;影響不嚴重的占33.21%;沒有影響的占4.16%;不了解的占8.6%,有將近50%的學生認為逾期不還對未來個人工作和生活造成的影響不嚴重或不了解。
分期付款平臺相關信息告知不明確,監管缺失存在隱患也是大學生信用消費需要面對的一個問題。調查顯示,在開通使用分期付款平臺時被告知開通使用所需要具備的資格條件的占65.96%;告知分期付款的額度和利息利率的占69.28%;告知保證用戶信息、資金安全的占58.31%;告知逾期還款的懲罰措施的占47.23%,反映出有相當一部分大學生分期付款平臺相關信息告知不明確。對目前國內的分期付款平臺存在哪些問題的調查結果顯示,缺乏監管占比最高,達到52.45%;其次是貸款風險大占比48.23%;高額度誘惑的占44.44%;隱性擔保占比43.41%;費率不明占比36.52%;套現欺詐占比36.26%;分期商品缺乏保障的占23.51%。
此外,從相關數據來看,大學生“信用消費略多,帶來一定生活壓力”的占16.39%;“消費過度,生活壓力增大”的占5.02%。“學校和社會應引導高校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信用消費觀,做到理性消費,適度消費。”洪玫說。
網友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