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br id="iwewg"></abbr><table id="iwewg"><wbr id="iwewg"></wbr></table>
<li id="iwewg"><dl id="iwewg"></dl></li>
<dl id="iwewg"></dl>
  • <button id="iwewg"><input id="iwewg"></input></button>
  • 我想要找商家...
    崇明外賣
    崇明休閑
    崇明旅游
    崇明修身
    崇明消費
    崇明生活
    崇明公事
    崇明名企
    我想要看信息...
    新聞資訊
    工作生計
    游玩問道
    會員活動
    直播娛樂
    業務合作
    廣告招租 廣告招租 廣告招租

    跨境電商新政致洋保健品低至二折急去庫存

    2016-04-21 13:09    發布者:葉赟    回復:0    瀏覽:471
    分享到:
    跨境電商新政致洋保健品低至二折急去庫存

    ChongMingS.COM崇明網訊 跨境電商新政的余熱不斷發酵。對于此前幾乎遭遇毀滅性打擊的保健品,在最新一次的正面清單調整中被小范圍解禁,但大口子依然未松,受限商品涉及廣泛。在新政出臺前,國內海購保健品市場可謂巨大,有國外品牌去年整年收入的四成都來自中國網銷業務。一面是國內消費者的旺盛需求,一面是收窄的海淘渠道,海淘新政會給國內外保健品行業帶去寒流還是暖流?

    海外保健品急去庫存低至2折

    GNC的深海魚油、Swisse的膠原蛋白口服液、NatureMade的輔酶Q10、Blackmores的維骨力……談起保健品,80后的陳佩總能如數家珍,她與國內的很多消費者一樣,并不鐘情于某個品牌,而是通過海外購,淘盡全球各大保健品品牌的“爆款”。

    然而,陳佩的海購保健品之路將不再如過去那么順暢了。

    4月7日,財政部等11部門聯合發布跨境電商零售進口正面清單,上面列出1142個8位稅號商品。雖然清單也涵蓋了主要類別的商品,但跨境電商保稅進口企業主營之一的保健品,卻被清單“拒之門外”。

    短短幾天過后,15日,跨境電商零售進口正面清單再調整。財政部官網掛出《關于公布跨境電子商務零售進口商品清單(第二批)的公告》,共涉及151個8位稅號商品,對于此前幾乎全軍覆沒的保健品,這次也被小范圍解禁,主要涉及魚油、未混合的維生素以及衍生物等商品。但受限的大環境依然未變。

    “選擇海淘保健品不完全是因為價格,本質上是想獲得更高品質的商品,”陳佩告訴記者,新政二次調整后,一些原本已下架的保健品商品又重回貨架,且不知是否出于政策前景依舊不明朗的原因,不少跨境平臺的保健品都在打折促銷。

    “優惠幅度非常大,現在買無疑是很劃算的,但保健品一般2、3年保質期,所以我會按需求‘囤’一些貨。”她說。

    記者瀏覽幾家主流跨境電商看到,目前對于走保稅發貨形式的海外保健品商品的折扣力度普遍在5折左右,也有力度更大的低于2折。

    譬如,原價292元的NatureMade女性專用綜合維生素,現賣93元;500ml的Swisse膠原蛋白原價215元,限時搶購價是110元;再譬如頗受消費者歡迎的輔酶Q10,3瓶裝60粒的Na鄄tureMade中老年Q10原來537元,現售價149元,價格幾乎是之前的2折多。

    就在新政出臺后第十天,海關總署下發過渡政策,放行企業新政前的庫存壓力直至售完。“現在不論是否在清單上的保健品,幾乎都在搞‘去庫存’促銷,”一名跨境電商人士告訴記者,之前就有不少地方監管部門、電商企業都呼吁,主管部門要給出緩沖期,現在的這一過渡政策讓相當一批在此期間將正面清單之外商品下架的企業比較受鼓舞。

    跨境保健品海淘常年避開貿易壁壘不受監管

    新政對于保健行業的影響有多大?這從新政前的市場規模便可見一斑。

    2015年中國保健品市場的規模達1981億元,同比增長10.3%,電商渠道上演了瘋狂戲碼,去年全網銷售量同比增速已超100%,這當中,海購保健品成為助推增速的“生力軍”。

    有知情人士透露:去年全網保健品銷售里有不少是跨境電商貢獻的,比如目前網購的第一大品牌Swisse,去年的增長接近30%。另一家憑借“網購”走紅的澳大利亞保健品品牌Black鄄mores2015財年下半年收入3.414億澳元,同比增加了65%,其中中國業務已經占了40%的收入。

    那么,借助此前跨境海淘的各項優惠政策和免稅政策,國外保健品通過網銷渠道大肆進入中國的現象合理嗎?

    據記者了解,海外保健品進入中國,目前主要有兩個渠道,除了跨境電商之外,另一條路便是通過一般貿易的方式進入,而這條路一直處在“灰色”地帶。

    一位保健品行業業內人士告訴記者,海外保健產品要想通過線下渠道進入中國市場,須通過審批或備案取得中國的保健食品身份,這個過程至少需要1-2年。因此很長一段時間里,包括GNC、NBTY在內的海外品牌在國內基本借由“食品類”的灰色渠道進行銷售,對藥店等專業渠道的覆蓋受限。

    相比之下,跨境電商當然成了海外保健品搶占中國市場最重要的陣地。

    “因為它們只需要符合原產國的食藥監標準便能進口,并不需要擁有食藥監審批的‘藍帽子’批件。這大幅降低了海外品牌的落地壁壘。”當然,它們也得滿足幾個條件,包括經營實體不得在中國、商品需要放在保稅區、不能從事批發等。”該人士說。

    也就是講,得益于各項優惠政策和免稅政策,海外保健品不僅得以繞過政策籬笆進入中國,甚至對我國保健食品市場形成了“類傾銷”的效應———國內監管政策和執法越來越嚴,海外產品卻可以不受監管、享受稅收優惠,大賣特賣。

    三政“合圍”下國內保健品行業迎暖流

    不過,隨著新修訂的《食品安全法》和7月即將實施的《保健食品備案與注冊管理辦法》出臺,再加上跨境電商的新政策,此三者將合圍形成了一道“籬笆”,抑制海外保健品在國內市場的急速擴張。

    根據《保健食品注冊與備案管理辦法》,首次進口的保健食品,必須向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申請注冊,首次進口的補充維生素、礦物質等營養物質的保健食品,必須向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備案。

    值得注意的是,通過跨境電子商務零售保健食品的,也應當遵守上述規定。

    “雖然‘正面清單’中有恢復了部分保健品,但依然存在首次進口這個限制。相比化妝品,保健品的備案注冊流程時間更長,成本幾十萬不等,到7月只有兩個月時間,完全不夠完成上述手續。”上述人士說。

    另外,由于海外保健品多按照原產國的標準,配方有可能不符合中國食藥監的標準,如果申請“藍帽子”,甚至需要重新研發一個針對中國市場的產品。

    這些因素或讓海外保健品丟失中國市場的前沿陣地。

    與此同時有業內人士認為,我國保健產業產品線單一、產品科技含量低、優秀品牌少,讓保健品在大眾心目中產生了不良觀感。而進口品牌遭遇“合圍”后,這或許恰是我國本土保健產品升級的機遇。
    0 頂一下
    如需發表您的回復,請先 登錄 或 快速注冊 。
    回復總數:0

    網友回復


    微信掃一掃  分享朋友圈

    廣告位

    崇明廣告展示
    崇明廣告展示
    崇明廣告展示

    我要問問

    廣告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