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ongMingS.COM崇明網訊 日息1%、月收益30%、投資1萬一年變23萬……這是去年5月傳入中國,以高息和拉人頭運作模式瘋狂蔓延的“MMM金融互助社區”,其超高回報率讓國內百萬投資者淹沒在“錢生錢”的夢境之中。
去年底,國家相關部門就其背后的巨大風險向公眾發出警示。此后MMM被傳提現困難,之后便沒了動靜。正當人們以為這一高息平臺不過曇花一現時,記者卻發現,MMM金融社區于近期死灰復燃又悄悄運作了起來。一位該社區內部經理人向記者聲稱,“此前的暫停只是年底系統更新,平臺從未真正關停過,現在年后重啟投資熱度依舊火爆。”
記者暗訪:“上線”稱中國會員已有220萬人
“投資額60元-6萬元,每月固定收益30%……”打開MMM金融互助的中國官網時,上述被加紅加粗的大字第一時間映入眼簾,刺激著每個訪問者的神經。
從去年起,這個名為“MMM金融互助”的社區平臺在網絡上頗為流行,各大論壇、QQ群、朋友圈中,宣傳MMM的廣告隨處可見。
本報記者以投資人的身份輾轉聯系到該社區的一位“上線”、自稱MMM中國區經理人的人士。據她透露,中國區會員已經有220萬人了,很有前途。
在QQ上,記者了解到投資人聚集的QQ群就有上百個,而加入的條件則是在“上線”的介紹下完成MMM會員注冊,并完成一筆投資。
上述經理人在向記者一番初步介紹后,便提議找人帶領記者進行會員注冊,“這樣你以后帶人注冊也會方便點,接下來只管安心賺錢就好。”她說。
在另一位自稱投資人群主的指導下,本報記者僅提供郵箱和手機號碼便完成了匿名會員注冊,并將“推薦人”與“領導人”信息設定為該群主的郵箱和手機號碼,成為他的“下線”。
記者看到,此二名“上線”的微信及QQ空間的內容多是鼓勵成員要努力發展MMM,曬出各種賺錢成功案例,以及解答會員在交易過程中的各種疑問等。
之后,記者詢問起關于去年底平臺提現困難及關停的情況。對此,上述中國區經理人矢口否認,她稱,“平臺從來沒關停過,之前只是系統年底暫停一下,就像放年假一樣用來系統更新的,重啟后系統更規范數據容量更大了。”
她還強調,“平臺永遠都不會關掉,年后重啟后投資很火爆,排單時間一直在延長。”記者在微信中查閱涉及MMM的公共賬號,發現多達近200個,其中有一些還帶有微信認證標志。就這些公共賬號主體看,多為網絡公司且遍布全國。其公共賬號定期發布推送,內容極具誘惑力和煽動性,包括MMM介紹、詳細的操作教程、合法性的宣傳以及獲利者成功案例等等。
平臺模式:日息1%,靠不斷發展“下線”賺錢
去年11月及今年1月,銀監會、工信部、人民銀行、工商總局曾專門就類似的“金融互助”發出風險提示。稱“此類平臺以高額收益為誘餌,吸引廣大公眾參與投入資金或發展人員加入,擾亂金融市場秩序,損害社會公眾利益,具有非法集資、傳銷交織的特征。”
根據該平臺對自己運行規則的描述,所謂的“MMM金融互助”是這樣一種模式:MMM把參與者分為“提供幫助者”和“尋求幫助者”,兩者互相配對,投資人先以“提供幫助者”的身份,給“尋求幫助者”提供資金,然后獲得一種名為“馬夫羅”的虛擬物品;15天之后,參與者可以以“尋求幫助者”的身份,與新的“提供幫助者”配對,賣出“馬夫羅”套現。對會員來說,MMM最吸引人的地方在于其靈活投資、超高收益、短期套現:60元起投,每天獲得1%的利息,15天即可申請套現,最長30天必須出局重新投資。
這種收益率高得不可思議,按照每月30%的利息進行滾動投資計算,其一年之后的本息總額大約是原來本金的23.3倍。
與常見的互聯網金融模式,比如P2P和眾籌不同,MMM完全沒有項目,“提供幫助者”和“尋求幫助者”也不是借貸關系,收益也不屬于投資回報,那么如此高收益到底如何來呢?一名參與的人士曾指出,“它不是靠項目或者產品本身賺錢的,而是靠不斷發展下線來賺錢。”其模式簡言之就是“借新還舊”———用新投資人的錢,來向老參與者支付利息和短期回報。
另外,其上述每月30%的收益率被稱為“靜態收益”,除此之外,MMM主要的收益包括推薦獎和管理獎,這兩項獎金的目的主要是激勵會員推薦其他人加入。
所謂的推薦獎,是指會員如果推薦他人加入,可獲得對方投資金額的10%提成。
而所謂的管理獎,是指在MMM管理鏈中推薦人被稱為經理,可建立自己的多級網絡。譬如,經理可以從第一層每名投資人的投資中獲得5%的獎勵,第二層獲得3%,第三層獲得1%,以此類推。
投資者心態:參與者賭自己不是“最后的倒霉蛋”
如此高收益加上推薦提成,這是金融傳銷嗎?是否是龐氏騙局?
記者通過對上述互助模式的調查發現,其基本規律與龐氏騙局如出一轍,只是添加了“互聯網理財”、“慈善互助”、“新媒介宣傳”等新元素的點綴,原本手法拙劣的騙局變成了流行時髦、收益可觀的新型投資方式。
值得注意的是,MMM金融互助社區所針對人群并非辨識能力較弱的老年群體,而是能熟練操作互聯網、網銀、第三方支付APP等移動網絡設備的年輕人。
例如上文提到的MMM中國區經理人及投資人群主,記者從其聲音、頭像及顯示信息判斷,兩人均為24-30歲之間的80、90后年輕人。
又譬如87年出生的小陳,他也曾在去年7月試探性地在MMM社區投資了一小筆資金,并很快嘗到了“甜頭”,此后便加注投資。
“對于新生事物,我們應該持一種開放的態度,”小陳的看法是,“對于MMM金融互助,我更多的是把它看成一種商業機會。一般機會來臨的時候,都是非常丑陋的,沒有哪個機會是為某個人量身定做的,求全責備只會喪失機會。錯過了90年代的股票、錯過了淘寶、錯過了微商,別再錯失互聯網金融。”
另外記者發現,事實上不少MMM平臺的投資者都十分清楚平臺的運作核心,即“借新還舊”,但每個人又都認為自己不是接最后一棒的那個“倒霉蛋”。
專家定性:“根本稱不上是互聯網金融”
金融業內人士指出,“金融互助平臺”明顯是龐氏騙局。
系統規定,排隊掛單后需要凍結14天才可以申請提款,這14天凍結期就相當于一個蓄水池蓄水的過程。所以,蓄水池里進來的水(資金)永遠要比流出的水(資金)大很多倍,一旦沒有新的資金流入,或者后續新投入的資金不足以支付前人的“收益”,危機便會立即引爆,投資者的錢將有去無回。
央行對其的定性則更是言簡意賅:“具有非法集資、傳銷特征”。
上海市互聯網金融行業協會副秘書長孟添表示,“互聯網金融的本質,不可能是像MMM平臺這樣的“空轉模式”,互聯網金融是實體經濟的有益補充,是要為實體經濟做服務的。”
從目前互聯網金融所包含的一些業態來看,諸如網絡借貸、股權眾籌、保險、征信等,MMM平臺似乎無法與其中的哪一樣對上號。
“那么,像MMM平臺這樣的模式根本談不上是互聯網金融的創新模式。”
孟添指出,從該平臺運行模式看,或就是披著互聯網外衣、打著金融互助旗號的傳銷。通過發展下線,刺激投資人拉新人進場,吸引新的資金填補前面投資人資金窟窿,擊鼓傳花。
而此類運作模式違背價值規律,投資風險巨大,資金運轉不可長期維系,一旦資金鏈斷裂,投資者將面臨嚴重損失。
別讓貪婪成為龐氏騙局的溫床
其實這是一個簡單的數學問題:如果前面的人拿了錢就走了,不再參加MMM投資,那么就會造成整個平臺的崩盤。
但這又是一個復雜的人性問題:你投了錢嘗到甜頭后,下個月肯定還會投,甚至想投得更多,而在巨大的利益誘惑面前,貪婪最終會使人滿盤皆輸。
MMM的收益可能就是自己親朋好友的積蓄,許多參與者也清楚這點。在MMM上,每個人都是傳銷頭目,交錢入場,然后努力一邊在被騙的同時一邊找到新的下家把它找補回來。
MMM的確就是個金字塔騙局,說穿了一文不值,但是整個分布式架構和對人心的把握,也算是開了金字塔騙局之先河。
在MMM平臺的宣傳中,有一個核心思想是———流通就能創造價值。但僅僅流通,真能創造價值嗎?
我們都該知道,價值的產生是在勞動生產、服務、思考等過程中獲得的,譬如你去勞動一天,獲得100元同等價值的貨幣。而MMM平臺的規則是:你拿出100元價值的貨幣提供給一個陌生人,雙方什么都不用做,一段時間后你卻可以拿到200元價值的貨幣。那么請問,這多出的100元是從何而來呢?
如果說股市是投資,那MMM根本連投機、賭博都算不上。MMM純粹就是制造系統的人到參與者口袋里拿錢,當然參與者同樣到其他參與者口袋里拿錢。
這其實就是一個“后來人補先進來人”的游戲。龐氏騙局的風險在于沒有新鮮血液供應就要崩盤,所以最終能掙錢的是少數,虧錢的才是大部分。
網友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