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ongMingS.COM崇明網訊 據新華社北京3月23日電:2014年6月20日,北京市海淀區食藥監局工作人員來到丁義明家———有人反映:由丁義明“教授”專利配方的“防脫發止脫發生發茶”藥物,并沒有其所宣稱的藥效。面對藥監局的“興師問罪”,丁義明有點兒“丈二和尚摸不到頭腦”:自己確實在2008年向國家知識產權局申請過一個“防脫發止脫發生發茶”的中藥制劑,但是此后一直沒有將其開發成商品藥,更沒有公開銷售,如今怎么還被“用藥患者”給舉報了呢?
丁老爺子讓兒子上網去查一查究竟是誰在打著自己的旗號賣藥。這一查他們才發現,至少有4家網站,在打著丁義明的“防脫發止脫發生發茶”的名號賣藥。
老中醫被“包裝”成教授
在百度百科“發密寶”詞條的第一句話里,就赫然寫著“‘發密寶’由來自北京的醫藥世家,丁義明教授根據祖傳秘方結合多年臨床經驗發明,是一種防脫止脫生發茶……”這讓丁義明哭笑不得:“俺家在河南周口,家里就我一個學醫的。我爸也不學醫,我兒子也不學醫。我原來一直就在家鄉自己開的診所里給人看病。我都不知道我咋就成了個北京醫藥世家的名醫,還是個教授?”
來自江蘇南京的孫梁(化名)老先生就是被迷惑的人之一。今年73歲的他,一直飽受脫發的煩惱。2015年初,在他加入的一個脫發患者QQ群里,一個號稱知道有“治療脫發的特效藥”的群友發送了一個鏈接———就是上面提到的“故事”的鏈接。孫梁按照網頁提供的專利號,在國家知識產權局的官方網站中也順利查到了丁義明的專利內容。于是,他在“唯一指定QQ客服”的指點下,分別在1月22日和5月5日兩次購得了所謂的“生發茶”,先后堅持喝了7個月左右。但結果可想而知———“故事”里的“奇跡”,完全沒有發生在他的頭上。
“故事”+“專利”已成套路
孫梁向北京警方報了警,警方則委托北京市海淀區北清路工商所調查此事。但工商所調查的結果,也和他們看到的北京市海淀區食藥監局的材料一樣——丁義明并沒有生產什么“生發茶”。孫梁最后的“線索”也斷了。
然而令人疑惑的是,騙子又是怎么得知丁義明的確切的專利號相關信息的呢?
記者和丁義明的兒子丁中華對比了一些網頁,發現了一些端倪:實際上,在百度搜索關鍵詞“丁義明脫發”時,記者也看到有一些人在網上問“CN200810183204.8的專利號是不是真的”。一些對專利方面比較懂行的網友會告訴他們這個專利是真的,但因為未按時繳納年費而失效了(丁義明的收信地址有過變動,錯過了知識產權局催繳年費的掛號信,導致丁義明的專利已于2014年初失效)。
而當記者再擴大一下搜索范圍,搜索關于便秘、腰椎間盤突出等信息時,總能找到幾個“講故事”+“貼專利”模式的網站。很顯然,這已經成為假藥網站的一個“固定套路”,而他們用來“佐證”自己、迷惑患者的“專利信息”,就來自國家知識產權局完全公開、取之不盡的專利數據庫。
對患者和被盜用者都是傷害
“從2014年出了這個事兒到現在,我這心里一直挺堵得慌的,太別扭了。”丁義明說,這種事情對買假藥的患者和被盜用專利名義的人來說,都是傷害。
申請專利的過程很麻煩,丁義明2008年12月16日提交了申請,但前前后后跑了一年多,經過各種整理材料填報表格才申請成功。更讓丁義明煩惱的是這個事情他根本無從解決:北京海淀區食藥監局來家檢查的第二天,他就到派出所去報案,然而警方面對這種“連被告都不知道是誰”的報案,根本無從立案。同樣,藥監局、工商局對于騙子也是一籌莫展。
丁義明說,他原本還想看看這次申請專利的情況,如果效果好,就再把自己琢磨的其他幾個藥方也申請專利來,但是“現在這么一看,專利這個事兒,我再也不想碰了。”
網友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