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ongMingS.COM崇明網訊 據新華社北京3月9日電“沒有理由,那么多企業做不好一個電飯煲!”全國人大代表、格力電器董事長董明珠談到“到國外買電飯煲”時“怒了”。
2015年,中國科技進步貢獻率達55.1%,國家創新能力世界排名提升至第18位,裝備制造業規模超過全球比重的三分之一。然而,圓珠筆、電飯煲這樣的“小物件兒”,卻暴露出我國制造業結構性短板。
今年兩會,電飯煲成了“高頻詞”,也從中折射出“中國制造”的一些短板:制造業大國,卻難覓幾個全球叫得響的牌子;是出口大國,但90%以上是貼牌產品;海外大到大家電、小到指甲刀保溫杯被人搶,國內一些產能落后的企業庫房積壓嚴重。
國際競爭日趨激烈,中國企業有“蝶變”的內生動力,也面臨“突圍”的外部壓力。全國人大代表、TCL集團董事長李東生說,中國制造業走到十字路口,供給側改革是唯一出路。“說起中國產品,過去常常聯想到質量一般般,就是因為缺乏‘工匠精神’。”小米科技創始人雷軍說,“過去5年是創造奇跡,未來5年不是再創造奇跡,而是要重創新、補短板。”
好創意需要好制度維護,給創新者以保障,給“精業者”吃上定心丸。一些企業不重視科技研發,僅靠著模仿和山寨,盲目追求規模,形成了產能過剩和結構性供給不足并存的局面,也打擊了創新企業積極性。
董明珠認為,要重拾競爭力,實現供給側的改革落地,首先要解決兩大問題:一是專利保護,讓供給側能夠安心于技術研發;二是支持國貨,使國貨脫離低質低價的形象怪圈,打造真正的國貨品牌。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必須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61次提及創新。“十三五”規劃綱要草案提出,深入實施《中國制造2025》,培育制造業競爭新優勢。
“創新驅動的方向非常精準,那么‘誰’是創新的最根本驅動者?”全國人大代表、廣東省財政廳廳長曾志權說,“這里面政府扮演好角色。”
他認為,一方面要繼續簡政放權;一方面還要適當增加“容錯度”,“企業家的信心建立起來,創業的水才能活起來。”還有一些代表委員建議,加大政府資金投入,對于有自主專利的企業給予資金傾斜。
在企業家們看來,發展機遇仍然大于挑戰,中國經濟前景值得期待。
崇明商家網表示:除了從中國教育制度改革外,此次企業自找問題也是關鍵,能想到指甲刀說明部分企業也是有自知之明的(說實話像TCL、中興這樣從開辦到現在質量差的企業還是去產能的好),另外,我們羅列一下上面提到產品告訴大家:1.指甲刀(日本的指甲刀用十幾年,刀口還是非常好的,還創新的戴上了放大鏡,而國產的用幾個月就開始變形不怎么好用了,別提加載放大鏡估計很多人聞所未聞吧。)。2.電飯煲(還是日本的,虎牌、三洋,吃在嘴里品不多說)。3.大家電(德國西門子、日本東芝、富士通)
網友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