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ongMingS.COM崇明網訊 北京3月6日電“工人階級是主人翁!主人翁的地位要體現出來。”說到習總書記的這句話時,李斌代表沉穩的面容流露出自豪的神情。3月5日下午,總書記來到上海團參加審議,以職工代表身份發言的李斌提出:80、90后優秀年輕人不愿當技工,中國要成為制造強國,中國式工匠不能缺席。
李斌發言的背后,凸顯了“中國工匠”成長過程中怎樣的尷尬?聽了習總書記的回答,在京參加兩會的職工代表都在想些啥?本報記者深度專訪三位現場代表,全方位把脈“中國工匠”成長之惑。
超9成年輕人不愿當工人 這個結果將直接導致斷層
“看到生產一線的現狀,我心里急。”3月2日剛剛抵京的李斌接到通知,人大邀請他在3月5日習總書記參加上海團審議時發言,雖然內心緊張,但他幾乎第一時間想到,“應該說一說技工的問題。”
“到2025年,中國要邁入制造強國行列”,李斌向記者出示了一份去年5月由國務院發布的《中國制造2025》文件,“全面推進實施制造強國戰略。”
“從制造大國到制造強國,這一步怎么跨越?”他反問記者,隨即不假思索地給出了答案———目前的中低產業鏈必須抓緊提升產能,而創造產品的主角———人、職工,需要提升素質向知識型、創新型轉變角色。
“你覺得,和德國制造、日本制造相比,中國產品缺什么?”他再問記者,“缺的是人。”
他說,德國制造的背后有技藝精湛、理念先進的德國工匠,日本制造的身后是數十年沉淀堅守的日本工匠。工匠,是讓技術更精、更強的靈魂。
所以,當3月5日下午,李斌向習總書記談起對總理政府工作報告的認識時,即以供給側改革“促進制造業升級”為切入口,談了技能型人才對未來國家戰略的重要性。
李斌以自己在企業第一線的所見所聞告訴總書記,眼下年輕人不愿當工人,企業招不到技能型人才。“現在的工廠生產一線,大多是外來務工人員,干幾年就跳槽成為普遍現象。你到生產線看看,一直是新人在撐世面。”長此以往,“中國制造”產品升級將很難突破技術和品質的瓶頸。
在審議現場,他告訴總書記:行業工會針對17個省市、41家企業的2577名職工做了一個調查,結果發現,受訪人員中,認為產業工人在當下享有較高社會地位的,僅占6.07%;認為地位不高的占61.62%,認為沒有地位的占32.31%,只有1%的人不介意當工人。尤為令人震驚的是,在認為產業工人地位不高以及沒地位的這部分人中,95%為80、90后年輕人。
“這個問題很嚴重,因為現在產業工人隊伍本身是以80、90后為主力軍,老工人已經越來越少。”技能工人招不到,主要是收入低、社會認同感差。
“譬如我所在的企業,一線工人平均月收入在3000-4000元之間,而上海市2014年職工平均工資為5451元。”他說,十三五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廣大勞動者既是建設的重要力量,更應當是獲益者。
其實,提高一線職工收入,這話已經呼吁了很多年,為什么情況并沒有根本改觀呢?李斌對總書記說,領導關不關心,全靠覺悟,沒有制度約束。他對記者表示,他給總書記出的第一個點子就是———以制度的形式,把是否提高職工收入待遇作為對企業領導的重要考核
標準。
頂層重視、制度保障、政策配套 解決技能工人短缺問題為時不遠了
“剛拿到座位表我嚇了一跳,會不會弄錯了?”回憶起3月5日下午和總書記一起參加審議時的情景,朱雪芹代表笑出了聲。“我想這可能傳遞出一種信號,對一線勞動者、普通職工的關注和尊重,將引領新的社會風尚。”朱雪芹對記者說道。
知識型技能型工人沒人當、當了干不長,這個問題朱雪芹也關注了很久。她說,一線工人收入待遇和領導干部差距太大,一個上海戶籍孩子如果去當工人,就會引來身邊一片質疑不解,這些現象正在讓這個中國傳統的“勞動最光榮”群體陷入邊緣化。
去年全國兩會期間,朱雪芹也曾向總書記進言“勞動最光榮”。她告訴總書記,近年來臟亂差的工作崗位越來越乏人問津,除了收入差距以外,還因為這些工作得不到社會充分尊重,從事這些工作的職工缺少關懷。比如環衛工,一年四季都在露天工作,吃不上熱菜熱飯,甚至上個廁所都難。“這些問題除了環衛部門要著力解決外,更需要社會伸出援手。”
讓朱雪芹感到欣慰的是,短短一年間,情況正在往好的方向發展。她說,當年4月,總書記在接見勞模時,再度重提勞動最光榮,倡議全社會尊重勞動者。隨后,上海為環衛工解決休息避寒喝水問題有了實質性進展,市政府層面發起了“關愛環衛工”行動計劃。
朱雪芹表示,頂層重視、制度保障、政策配套,解決技能工人短缺問題,“我相信用不了多久,一定能看到效果。”
對一線勞動者充滿尊重 這份感情太深厚了
聽完李代表一席話,總書記作何回應?
李斌告訴記者,總書記在談及上海下一步工作時說道,我們要想辦法調動一線工人、制造業工人、農民工的積極性,這也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他還語重心長地說了一句,工人階級是主人翁,主人翁的地位要體現出來。說到這里,李斌的臉因為激動而微微泛紅。“他對普通勞動者寄予厚望,這份感情太深厚了。”
“這幾年,我曾多次和總書記互動,他的一言一行無不透露著對一線職工的尊敬和重視。”李斌回憶了這些年他和總書記的數度交流。“幾次開大會,總書記主動和我打招呼,去年全國兩會期間參加上海團審議時,還問我,‘你還在老地方嗎?不容易啊,幾十年堅持在一線。’”李斌對記者說,“去年我在北京參加勞模頒獎大會,他為我頒獎時問我,第幾次當勞模了,我告訴他,這是第四次,他立即鼓勵我,接下來要繼續努力啊。”
“去年朱雪芹代表在發言時談到了勞動最光榮,總書記接過話題說,在李斌身上就體現了勞動最光榮。”點點滴滴的回憶,無不深深鐫刻在了這位來自第一線的工人代表心中。“從1980年技校畢業至今,我已經在同一家單位干了整整36年,我從沒想過要跳槽換工作,因為我感覺這份工作讓我有獲得感,當工人今后會越來越好的。”
“作為技術工人群體,要增強使命感責任感,把自己的命運和國家的命運聯系在一起,讓自己盡快跟上國家經濟發展的要求。”李斌說,看到國家領導人對一線職工這樣尊重,他對解決技能工人斷層問題充滿了信心。
體會到了主人的感覺 期盼政策早日落實
“把一線職工放在這么重要的位置,這是黨在向全社會表達對勞動者的重視。”金鋒代表,也是來自一線職工的代表。
金鋒說,“我長期在海上從事救助打撈工作,親眼看到很多一線的輪機長、船長、水手長,他們也是擁有專業技能的人才,但相比社會上很多行業,收入偏低,福利保障差。”
事實上,行走在海上的這些技術工人也在近些年出現了離職潮。“我所在的單位,現在有5條船,只有6個船長,按照標準配置,應該有10個船長。”金代表說,從事海洋救助打撈的技術工人工作環境極其惡劣,一次出航至少兩三個月,每天上班時間少則12小時。風浪大時,人身危險也難保障。而這些人一年稅前收入只有10萬元。但單位招人,即便農民工來應聘,干不了兩三天就“跑路”。
“只盼著早點把政策制度落實了”,金鋒代表說,要讓全社會看到當技術工人是一份好工作,一份值得光榮和自豪的工作。
崇明商家網表示:據悉在德國工業農業是作為國家教育首要戰略的,80%的學校是以技術培養,相對于文化教育則更高看好,因為人活著需要一門手藝,即便是作為國情實力,工業也首當其位的,而在中國只要家中有錢就大學生就滿地爬,跟老鼠一樣一抓一大把,學生“高不成低不就”企業“低不要高沒用”也直接成了選擇的兩難問題。調整教育方針是關鍵,提升如上海工商外國語學校和電力學校這類技術型學校地位,減少純大學文學教育,讓更多的人有碗飯吃才是關鍵。
網友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