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讀者張先生向本報反映,現在正當水培、開割水仙花的旺季,然而市面上多為福建漳州水仙。“上海本土的崇明水仙雙瓣,香濃,可為何就是買不到?”昨天,記者走訪了崇明百葉水仙花專業合作社,以尋找答案。正宗的崇明水仙90%以上產自該合作社。
花鳥市場,難覓崇明水仙蹤影
在我國,水仙以福建漳州和上海崇明的水仙最為有名。可以說,兩者齊名,同出一源,組成中國水仙兩大品系。要說名氣,崇明水仙一點也不輸給漳州水仙。但張先生告訴記者,近日他逛了嵐靈花鳥市場,兜了一圈,小販們攤開來賣的,都是漳州水仙,他根本找不到崇明水仙。
這樣的“失落”并非張先生獨有。上海資深園林專家鄔志星告訴記者,他經常在各大花鳥市場逛,幾乎從沒看到過崇明水仙。最近水仙花栽培旺季來臨,他又特意到欽州路花鳥市場、初芳園藝商店、萬商花鳥市場等多地兜兜轉轉,也沒找到崇明水仙。“上海應該是崇明水仙的‘主場’,如此慘淡情況,令人感嘆。”
產量太低,不及漳州水仙一成
正宗的崇明水仙90%以上產自百葉水仙花專業合作社。合作社負責人施克松告訴記者,合作社今年的崇明水仙產量只有20萬只左右,而漳州水仙年產3000萬只,僅上海市民每年消費的漳州水仙就達到了800萬只。兩者一比,崇明水仙年產量不及漳州水仙一成,甚至只有可憐的0.6%。
為什么不擴大種植規模呢?施克松表示,“文革”期間,全島所有水仙都被鏟除殆盡……十多年前,他下定決心,要為崇明挽救原產水仙作最后努力。他遍尋全島,在雜草地里、河灘邊搜集到僅存的幾十株野生崇明原產水仙;之后,他又耗時10年,投入數百萬元,篩選良種,摸索培育方法,終于讓“崇明水仙”重新煥發生機。但施克松坦言,由于種球有限,目前的產量只有這么多。為保持崇明水仙品質,去年施克松還狠心淘汰了上百萬只種球。“再過三年,崇明水仙的產量才能達到100萬只。”
復瓣香濃,崇明水仙有其優勢
滬上知名園林專家鄔志星表示,崇明水仙PK漳州水仙,并非沒有優勢。首先,崇明水仙的名氣與漳州水仙相當。其次,漳州水仙98%以上為單瓣花,崇明水仙則以復瓣花為主,上海人稱之為“雙瓣”,這是一個賣點。另外,崇明水仙的花香更為濃郁。一間一二十平方米的房間里擺上一盆崇明水仙,花香可以溢滿整個房間。最近幾年,很多上海市民也喚起了對崇明水仙的向往。無奈崇明水仙產量實在太小,20萬只崇明水仙,“混跡”于800萬只漳州水仙中,實在微乎其微。
鄔志星建議,崇明水仙要做大做強,靠一家合作社單打獨斗很難實現。必須有政府力量的支持和介入,建立崇明水仙攻關課題組,聯合高校、農科院等各方力量,加大對崇明水仙的科研開發力度。“荷蘭的郁金香產業為什么這么成功,關鍵在于建起了工業化中心,搭起了產業鏈。”他說:“我們來算一筆賬,漳州水仙的種植面積為1萬畝,產量3000萬只。如果崇明水仙能拿下上海一半的市場,也就是400萬只水仙球,其畝產量較低,可以為近2000畝崇明土地找到好出路……”
網友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