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ongMingS.COM崇明網訊 這幾天,攜程為內部員工子女開辦親子園的福利待遇,讓不少職場人士羨慕不已。然而,這一旨在化解員工后顧之憂的舉措,卻在推出一個星期后被相關部門緊急叫停,引發了廣泛的熱議。
企業開辦職工幼托所緣何好事多磨?記者了解到,親子園被叫停的主要原因還是因為沒有取得行政許可,但不少有識之士呼吁,對于這樣的“先行先試”應該予以鼓勵和支持。
孩子托管轉入“地下”
昨天10點,位于凌空SO鄄HO12樓1樓的攜程親子園一片安靜,原本透明落地玻璃門貼滿了磨砂紙,無法查看到內部的情況,僅見大門上有一張告示:幼兒在園期間,出于環境衛生及幼兒安全問題考慮,僅支持電話咨詢,敬請諒解。
根據之前長寧區教育局相關部門介紹,該園因為沒有取得行政許可,已被叫停。不過,記者當天卻發現,園內仍有多名孩子的身影。但或是因為處于暫停狀態,園內的老師們都顯得十分謹慎,原本正大光明的接送也變得有些偷偷摸摸。透過玻璃門的縫隙,記者看見,約有6名幼兒端坐在小板凳上,眼前的電視機里正播放著卡通片,一名老師模樣的年輕女子時不時與孩子們互動著。而當記者試圖要推開玻璃門與老師交流時,對方卻搖手表示了拒絕。
叫停親子園,讓不少攜程員工頗為失落。據了解,攜程有員工15000多名,不少員工反映很難照顧家中幼兒。為了解決員工的后顧之憂,企業辟出800多平方米的辦公場地設立了親子園,并聘請第三方早教機構前來管理。服務時間為每天早上8點半到晚上6點半,每月收費2580元。首批名額20個,據悉,目前還有七八十位員工在排隊。
長寧區教育局相關部門表示,雖然其支持和鼓勵企業開辦這類早教機構,以解決員工的實際困難,但根據國家相關法律,教育教學是需要行政許可的。同時,該親子園還涉及到一個收費問題,這也是需要備案的。此外,報備的內容還涉及到消防食品衛生等。
希望增設普惠性托幼機構
針對親子園被叫停,攜程方面回應正和有關部門積極溝通,完善必備手續,遵守國家法律法規,希望能為員工子女提供放心、安心的托管服務。同時,希望國家能夠盡快出臺關于公共托育服務建設的相關政策扶持,幫助家庭生育二孩解決后顧之憂。
記者了解到,其實早在今年1月5日,國務院就曾經出文,提出引導和鼓勵社會力量舉辦非營利性、普惠性托兒所和幼兒園等服務機構。
而長寧政協婦聯界別也在今年兩會上提過一個亟待增設普惠性托幼機構的提案。該提案表示,除了增加公辦幼兒園,并恢復小小班招生,更應該發掘社會資源,各方攜手,不拘一格開辦普惠性托幼機構。提案稱,可以在有條件的社區和大型居住小區利用空置的、利用率不高的住房開設普惠性、低成本的0-3歲嬰幼兒托管機構。在有條件的企業園區、大型商務綜合體內,也可借鑒上述模式設立托幼機構。即由政府出面搭建平臺,教育部門作為業務主管負責監管,園區或大樓物業協商解決用房,專業幼兒園負責日常指導,社會組織承辦白領托幼所。
長寧區婦聯相關人員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攜程的這類親子園,企業和員工需求比較迫切,因此,其也在努力協調。
政協委員建議“給予支持”
這樣的好事多磨,記者在采訪中聽到了許多來自不同渠道的聲音。
“從社會治理角度講,政府部門應該鼓勵先行先試,在政策上予以托底?!遍L寧區政協委員林麗娟認為,攜程開辦親子樂園的做法是基于員工的需求,實際上也是在為政府減負?!鞍凑战逃鞴懿块T要求辦理各種審批和證照,從法律的角度來講是應該的。但能否不要這么死板,能不能給企業補辦的機會呢?”林麗娟說,政府應該允許企業邊做邊完善,并進行指導。
林麗娟表示,目前不少家庭對托育機構有著相當急迫的需求,但市場上卻一片空白。據統計,僅以長寧區為例,其現有兩孩生育適齡的婦女約7.7萬人,按婦聯等部門大數據調查的結果顯示,在2年內,就可能新增兩孩的新生兒約6300余名。而區現有公辦幼兒園、民辦幼兒園、區托幼管理中心下屬托兒所合計為56家,其中招收2至3周歲的公辦幼兒園僅有1家,沒有0至2周歲嬰幼兒的托幼機構。也就是說,這個年齡段嬰幼兒的養育負擔基本由家庭承擔。
企業好心辦幼托不該簡單“叫停”
企業開辦內部托育中心,為員工解決后顧之憂,算不算好事?當然算!作為虹橋臨空園區第一家自辦托育中心的機構,攜程正試圖在公共托育服務上進行探索。據說,這也是國內首個依托互聯網企業打造的托育公共服務項目。
然而,親子園僅開了一周,就被相關管理部門緊急叫停,理由是缺少“行政許可”。
教育教學須辦理相關審批和證照,當然在理。但解決孩子的托育問題,提升員工們的幸福感,又何嘗不是一種溫暖人心的“工程”。尤其在“全面二孩”政策實施的背景下,未來家庭對托育公共服務的需求將不斷增長,構建完備的托育公共服務體系,幫助家庭平衡工作與育兒之間的矛盾,已經成為了不容回避的社會議題。
相信不少70后、80后有過類似記憶,在過去的大型國有企業內,大多會在廠區內設置托兒所、幼兒園,早上職工帶著孩子一起上學上班,下班一起回家,育兒、工作兩不誤。企業愿意出錢出地方辦幼托所,既解了雙職工家庭的燃眉之急又穩定了企業職工隊伍,這樣一樁值得拍手叫好的創新,為啥就不能獲得“許可”?
對于這樣的嘗試,政府主管部門能不能出出主意、提提建議、主動指導、多多扶持,爭取把好事辦好,讓群眾叫好、職工受益。
網友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