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ongMingS.COM崇明網訊 王小姐最近看到光明都市菜園在搞活動,就下了兩個單子,但是原本最快隔日送到的水果牛排等生鮮產品,等了足足兩天還沒到。追蹤訂單發現,原來是貨卡在物流遲遲沒送出。還有次,她在某生鮮網下單了“秋水梨”,到手時梨都快爛掉了,要退貨卻發現流程很復雜,只好吃進。
臨近年底,生鮮電商紛紛推出大力度的促銷活動,生意十分火爆。但是與之相關的售后投訴也隨之而來。售后服務是生鮮電商平臺里最為特殊的一個環節。由于新鮮度、易腐性等商品特點限制,各家生鮮電商對退換貨等售后服務的細則規定都是五花八門的,整個行業仍缺乏統一參考標準。
近日,有媒體選取了天天果園、中糧我買網、順豐優選、沱沱工社等10家主流生鮮電商,梳理其售后服務體系發現,目前僅有天天果園、易果生鮮兩家推出48小時內無理由退換貨,天貓超市、美味七七、本來生活3家電商實行48小時內因商品質量問題退換貨規定,而沱沱公社、1號生鮮、中糧我買網、菜管家、順豐優選等5家電商則規定的是,生鮮類商品需當場驗貨,一經簽收后不再退換。這表明,生鮮行業的這三種售后服務體系中,大多數平臺仍執行驗收后不再退換貨規定,只有少數平臺做到48小時內退換貨。
調查發現,各家生鮮電商平臺的售后無統一標準,自說自話,僅有20%平臺可做到48小時無理由退換貨,更多平臺仍執行著簽收后不予退換的規定。生鮮商品也被排除在7天無理由退換貨之外。在實際經營中,工商、質檢、食藥監等部門相互交叉監管,存在“各管一段”的尷尬局面。
售后服務標準不統一、無針對性法律規定、互相交叉的監管體系,這三大問題為生鮮電商行業不得不面對的共同難題。
“生鮮產品受制于保存時間的原因,無法做到逆向冷鏈物流,因此退換貨幾乎不太可能實現。現在生鮮的售后服務,更多是執行一種賠償機制。”一家知名電商生鮮供應鏈負責人表示,對小規模、零散化的生鮮零售平臺而言,來回過程中質量很難保證,退一單就是賠一單。因此各家都有一套自己的規定,缺乏統一標準。
事實上,被不少消費者所詬病的退換貨困難,與商家執行的賠償機制的矛盾,最根本的原因在于生鮮流通過程中的損耗率。
“業內生鮮損耗率普遍在15%~20%,這么高的損耗率,也決定了幾乎沒人敢提出無理由退換貨。”該人士稱,受限于倉儲、冷鏈等環節投入不夠的現狀,以及生鮮產品本身易腐的特殊性,售后成本是各家平臺所面臨的問題,“只有將流通中所產生的損耗控制在5%左右,才足以支撐起無理由退換貨。”
網友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