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hongMingS.COM崇明網訊 主動脈夾層是主動脈血管的一種常見疾病,它來勢迅猛,危及生命。主動脈夾層雖然風險很大,但是及早發現、及時治療,仍可以取得很好療效。一旦急性發作,時間就是生命,必須馬上送往醫院就診,專家提醒廣大高血壓患者定期檢查監測,排除主動脈夾層的風險。
專家名片
王哲: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心臟外科副主任,中國醫師協會心血管外科醫師分會大血管學術委員會和介入治療委員會的全國委員。十余年來在國內外雜志及會議發表論文二十余篇,參加多項國家及省部級課題研究。
問:主動脈夾層是怎么形成的?
王哲:主動脈血管壁有內、中、外三層膜,正常情況下三層膜是貼在一起,共同承受血管里血流沖擊血管的壓力。可是,如果這三層膜最里面那層(內膜)出現裂口或者潰瘍,血液的沖擊會將這個缺口進一步撕扯擴張,導致三層膜分離,形成假腔或血腫。如果不及時處理,血管壁僅剩余的外膜將單獨承受血液壓力,隨時發生破裂,可能會致命。
問:主動脈夾層到底有多危險?
王哲:國際上根據主動脈夾層發生的部位分為A型夾層和B型夾層,A型夾層發生在升主動脈及主動脈弓,B型夾層發生在降主動脈,A型夾層一旦發生,48小時內死亡率可以達到50%,如果拖延不治,一個月內的死亡率可高達90%,幾乎算是九死一生。因為主動脈夾層形成后,動脈壁會變薄變脆,一個咳嗽都有可能讓動脈破潰。主動脈破裂,動脈血會直接涌入胸腔腹腔,甚至心包。
主動脈一旦破裂,傷口會越撕越大,造成腦子和內臟在短時間里供血不足,立即出現失血性休克,此時即使病人已經在手術室,搶救回來的機會也是微乎其微。所以,我們稱主動脈夾層是一顆隨時會引爆的不定時炸彈。
問:哪些人是主動脈夾層的高危人群?
王哲:高血壓人群是主動脈夾層的高危人群,有很大一部分人服用藥物后血壓仍然控制得不好,這就給主動脈夾層的發生留下了隱患。還有就是我國平均壽命也在不斷增加,年紀大的人會有動脈粥樣硬化、血管鈣化斑塊,這些原因都可以導致主動脈夾層的發生。
問:如果主動脈夾層急性發作,患者會有什么反應?
王哲:絕大多數主動脈夾層的患者急性發作會有撕心裂肺般的疼痛,這和心絞痛的壓榨性疼痛還是有區別的,心絞痛比較悶鈍,而主動脈夾層痛得比較劇烈,有撕裂感,相對持續時間長,而且可能涉及到前胸后背甚至腹部。但有時主動脈夾層可能影響到冠脈,此時往往專業醫生也會發生誤判,就需要借助增強CT等檢查來區分了。
問:如果發現主動脈夾層,是不是一定要進行手術治療?
王哲:不一定,臨床是有手術指征的。A型夾層基本都需要手術,已經有昏迷等嚴重并發癥的患者是否要動手術,國際上還有爭議。B型夾層的部分患者(年齡大、身體狀況不佳難以耐受手術)可以通過控制血壓心率等藥物治療,有臟器灌注不良表現的患者還是需要手術或介入治療的。
問:那主動脈夾層的手術危險嗎?為什么被說成是和時間賽跑?
王哲教授:主動脈夾層的手術是難度相當高又危險的手術,以前我們行內有句話“披星戴月、血流成河”就是形容夾層大血管手術的。“披星戴月”是形容這個手術一般是急診手術,常常晚上開始做,而且手術時間很長,有時會長達十幾個小時,當然隨著技術進步現在已經不需要這么長時間,但比一般的常規手術還是要長。
“血流成河”是指手術十分容易出血,因為之前也說了,主動脈夾層形成后,血管壁很脆弱,而且有水腫,我們手術主要是把撕裂的血管切除,將合適的人工血管與剩余相對正常的血管縫合起來,縫合的部位承受血流的壓力極其容易出血,所以精確的縫合和嚴密的止血是手術的重要一環,沒有豐富的手術經驗是很難做到的。
另外,主動脈牽涉到很多器官,特別是主動脈弓部,直接為腦部供血,平時我們腦子缺血缺氧五分鐘就有可能醒不過來,雖然在手術過程中采取腦保護措施,比如進行降溫處理可以有效提高腦的缺血耐受性,選擇性腦灌注可以加強腦保護和延長停止循環的時限,但是多耽誤一分鐘,就會多一分風險。而且主動脈貫穿身體上下,牽一發動全身,手術還可能影響到脊髓內臟供血,甚至有引起癱瘓的風險,為了將神經系統和其他器官并發癥的風險降到最低,手術必須爭分奪秒。
問:手術后患者應該注意哪些問題?
王哲:一定要控制血壓心率。高血壓患者發生主動脈夾層的風險本身就比較大,如果手術后血壓心率仍然控制不佳,依然會對主動脈血管壁造成傷害,不排除再發生的可能。
網友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