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br id="iwewg"></abbr><table id="iwewg"><wbr id="iwewg"></wbr></table>
<li id="iwewg"><dl id="iwewg"></dl></li>
<dl id="iwewg"></dl>
  • <button id="iwewg"><input id="iwewg"></input></button>
  • 我想要找商家...
    崇明外賣
    崇明休閑
    崇明旅游
    崇明修身
    崇明消費
    崇明生活
    崇明公事
    崇明名企
    我想要看信息...
    新聞資訊
    工作生計
    游玩問道
    會員活動
    直播娛樂
    業務合作
    廣告招租 廣告招租 廣告招租

    仙橋村跟隨潮流發展崇明民宿農旅產業

    2015-12-14 22:38    發布者:黃嘉慧    回復:0    瀏覽:1331
    分享到:
    仙橋村跟隨潮流發展崇明民宿農旅產業


    ChongMingS.COM崇明網訊 寬暢的道路、明亮的路燈、美麗的綠化……在崇明的百來個村子中,仙橋村似乎并沒什么特別。但這幾年中,生態養殖農業、創意農家樂悄然在村子里興起,讓村容村貌不斷改善,農民持續增收,前來享受農家樂的游客和外賓,也越來越多。

    說起仙橋村這些年的變化,村民的口中都不斷提起管書記。

    “雙百書記”心里有一本明賬

    仙橋村11個村民小組、745戶家庭、1780人。大到哪戶家中經濟困難,哪家勞力在哪里務工,小到哪戶人家有幾畝地、養幾只雞,這些在“管書記”的心中都有一本明賬。

    滿臉的淳樸、不講究的衣著、夾雜著崇明本地方言的普通話,這就是仙橋村村民嘴中的“管書記”———管仕忠。1978年任仙橋村團支部書記,1986年當選村黨支部副書記,1990年任村支書。剛任仙橋村團支部書記時的樣子還在眼前,一轉眼這已經是他任干部的第26個年頭了。

    一座平凡寂靜的小村改建成“最美鄉村”:原來只種水稻和油菜的田野,現在不但種各色蔬菜,還有黃金瓜、獼猴桃;以前的泥路鋪成了磚紅色的塑膠跑道,平房搖身變成了小洋房;昔日農田,如今成了水產養殖塘、蔬菜瓜果園……細數管仕忠任村支書這24年來,村子的各種變化,而唯一沒變的,就是管仕忠:身先士卒、辦事公道、處處為老百姓著想。

    在日常的工作中,管仕忠經常串門,和鄉親們拉家常;開會時,他坐在大家身邊,共同討論村子中的各項事宜。他還和黨員們一起,帶頭打掃老年活動室、籃球場、公廁,修剪綠化……在村干部選舉中,時任仙橋村黨支部書記和村主任二職的管仕忠更是得到了全村滿票的推舉。他被不少村民都戲稱為“雙百書記”。管仕忠說,當干部的,都希望自己能一呼百應,其實,一呼百應的本事就是建立在一些看起來微不足道的小事上。

    “打游擊”式拆除違建

    2010年,仙橋村拆“兩違”,管仕忠帶頭“拆”。“我家原本有間放農具和糧食的小屋,并不算是違章建筑。但他告訴我,我們家要帶頭拆掉。”起初,管仕忠的妻子不太情愿,但仔細想想,自己不能拖了“管書記”的后腿,雖然心疼,還是同意拆除了家中的這間小屋。這間小屋是全村第一個被拆的“違建”,這在村民中引起不小反響,大家議論紛紛:管書記家那間不算違法的小屋都拆了,更何況村里那些違法建筑?

    拆違工作往往最討厭碰上“釘子戶”,對付他們,管仕忠有著自己的一套辦法。“那就是要像打‘游擊戰’一樣,鍥而不舍地做村民的思想工作。”在拆違過程中,有一戶姓施的村民在沿湖邊3米的地方有著自家的一個小涼亭,聽到村子里要開展“拆違”的工作,這名姓施的村民對管仕忠說:“我每天要去市區上班,回到村里要晚上十點以后了。你們要和我談(拆房子)這個事,就等晚上吧。”管仕忠并沒有被他的這番話嚇到,他囑咐這戶家庭的鄰居,只要他們家里開了燈,不管多晚都要打電話通知他。一天晚上十一點多,管仕忠接到了鄰居的電話,說是這家有人回來了。他急忙從床頭爬起,穿了衣服就要往外趕,“這個時候,我的妻子拉住了我,說要一起去,方便做通人家的思想工作。”原來,管仕忠的妻子和這戶村民的女主人是同一個單位的同事。他們從十一點半談到了凌晨一點,從家中瑣事談到了工作情況。到最后這戶村民握著管仕忠的手說:“管書記,你也別說了。我知道你這么晚來找我肯定不是為了嘮家常。拆房子那事我知道,我同意配合村里的行動。”

    違章建筑被拆除了大半,但還有讓管仕忠頭疼的事。原來,在仙橋村里有亂埋亂葬的現象,私家的墓地大小、規模不一,這些給拆違工作造成了很大的困難。“一方面這些都是村民家里的祖輩留下的,另一方面有些墓地做得相當豪華,想要拆除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他和村干部一起,早一次晚一次地跑進這些村民的家中,百遍千遍地給他們做思想工作。“有一家的墓地做得比較大,上下還有三層臺階,祖上三輩都埋在這里。越是這樣的私墓,我就覺得越應該拆除。當時我就想:‘如果這家不拆,那么如何給其他村民做榜樣?’”帶著這樣的想法,管仕忠三次想找這戶村民,但總找不到人。他又想辦法找到了村民的家屬和他的妹妹,從親朋好友入手,最后找到了這家村民的主人,成功勸服他拆除私墓改建成統一的公益性墓地。

    如今,管仕忠負責的拆違工作已然獲得成效:今年清明前,村里原本97處亂墳全部遷入公益性墓地,村容村貌進一步改善,民風民俗向生態文明跨出一大步。不少人來到仙橋村都感嘆,村容村貌有了煥然一新的感覺。

    完成百分之百的土地流轉

    在管仕忠看來,美麗鄉村就是要讓村民居住的環境變好,讓村民的收入增加。拆違再建工程改善了村民的居住環境,但是如何增加收入,成了擺在管仕忠面前的難題。“我們村子里1780個人,有很大一部分人都去了市區工作,年輕勞力都不在村里。但是50、60歲的村民雖然不能出去工作,他們倒成了村子里的農活勞動力。”

    過去土地分散經營,“三麥油菜老來青”,效益差,收成少。如何改變經營模式,他想到了土地流轉、引進優秀企業、辦合作社搞規模經營。當時,“土地流轉”在崇明還是個新鮮玩意,村民擔心,一旦把土地交了出去,自己又找不到工作,靠為數不多的土地租金難以為計。對此,管仕忠一邊挨家挨戶去動員,“你們既是‘包租公’,又是打工者,還能領分紅,多好啊!”一邊他又磨破嘴皮與入駐合作社談條件,“我們村里有很大一批55歲以上的剩余勞動力,他們雖然年紀大了,但是一些農活他們還是可以做的。所以,我要求他們一定要優先雇用本村的村民。”

    “事實證明,管書記的這項工作有遠見。現在,我們不但很放心,也很賣力,因為這是給自己打工。”陳泮濤是嘗到甜頭的村民之一,2012年,年過古稀的他流轉了家里的8畝土地,全部交由春潤水產養殖合作社打理,自己也受雇于合作社。現在,他除每年按規定領取一筆土地流轉費外,合作社每年還按其入社的土地面積給予額外“分紅”,加上他在社里幫工的收入以及農村養老福利,每年能有2、3萬元的收入,陳泮濤感慨“越老越有福氣”。

    這幾年,村民愈發感受到保護生態帶來的“紅利”:土路鋪上了瀝青,村民用上了風能、太陽能……“現在,村里所有的土地都已經流轉,達到了100%的流轉率。我們吸引專業合作社、高校科研團隊,由他們負責經營,涵蓋糧食種植、水產養殖、果蔬采摘、農家餐飲等6大板塊,發展水稻、水產復合型農業。”

    跟隨潮流發展農旅產業

    不僅有合作社開展土地流轉,管仕忠還跟隨年輕的潮流,開起了農村民宿。2010年,同濟大學設計創意學院在這里開展一項“桃花村試驗”,為村里引來了不少外國人。“原來要到上海市區才看得到的洋人,夏天就坐在稻田埂上興高采烈地吃小龍蝦、喝崇明老白酒,和村民們打招呼說:‘Hello’。”高美英是村里第一批辦農家樂的村民,講起她家房屋改建民宿的事,她直言:“真的要多謝管書記。”

    以前每到過年,管仕忠總能第一個接到高美英打來的電話:“管書記新年好,今年的300元補助金我什么時候可以來拿?”她家經濟情況十分困難,是管仕忠小名冊上的“重點扶持對象”。2010年,當同濟大學的學生提出要在仙橋村開建民宿時,他第一個想起了高美英。“他們家的子女去市區工作了,順道把她們老的也接過去。現在房子空出來,也方便大學生開展創新項目。”如今,高美英家的民宿每月都有一筆收入,日子過得很踏實。每當過年,管仕忠總會接到她的第一個電話:“管書記新年好,今年不用問你要補助金了。我們家里一切都很好。”

    現在,管仕忠結合村里自主生產農副產品特色與村中的民宿,力求為仙橋村打造新型的農旅產業。阡陌交通,雞犬相聞,這是不少人心中桃花源的樣子,更是管仕忠心中仙橋村該有的模樣。

    0 頂一下
    如需發表您的回復,請先 登錄 或 快速注冊 。
    回復總數:0

    網友回復


    微信掃一掃  分享朋友圈

    廣告位

    崇明廣告展示
    崇明廣告展示
    崇明廣告展示

    查看關聯商家信息

    上海崇明島豎新鎮仙橋村村委會 大新仙橋村大隊部

    0點評, 0留言, 2081瀏覽
    人均消費:¥0 元
    運營時間:08:00-20:00
    運營狀態:正常營業
    聯系商家 我要點評 留言
    查看全部

    主題其他資訊

    我要問問

    廣告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