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ongMingS.COM崇明網訊 據《勞動報》報道,記者昨從崇明農委獲悉,滬郊首個“互聯網+農業服務”平臺將落地崇明。通過“1+1+N”模式,為平臺上的逾300余農企提供產品銷售連接、政策分析、金融支持與投資理財、項目申報等一條龍服務,用互聯網思維幫助農企增銷三成。
“以往每年的銷售額在150萬元左右,通過加入這一‘互聯網+農業服務’平臺,不但企業知名度提升了,有機蔬菜的銷售單價也得以進一步提升。”種植大戶蔡毅向記者指出,銷售渠道不暢通是農產品銷售的致命傷,無路可銷,常常會面臨賣5成還有5成爛在地里的尷尬。
記者了解到,蔡毅培育人參菜、觀音菜、養心菜等各式藥用蔬菜,水果玉米、水果辣椒、水果金瓜等水果蔬菜也是他家的特色。“改變思維,通過互聯網平臺實現分銷,讓自產的農家菜適應更多的年輕白領,銷售額也能夠穩步提升30%。”
“新的‘互聯網+農業服務’的服務對象已達300多家,包括農業企業和農民專業合作社。”上海岑東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岑衛娟告訴記者,通過“1+1+N”的服務模式,即1個合作聯社+一批專家團隊(12名)+N個農民專業合作社,服務方法完全采用“互聯網+農業服務”,服務內容為產品銷售連接、政策與時事信息提供、金融支持與投資理財、項目申報指導等。
CMSHOPER.COM表示,崇明農業銷售的問題還在于農民對真正的網絡銷售意識的薄弱,對于互聯網+的認識有欠缺,即便像崇明商家網這樣提供免費服務的網站平臺,更多的崇明農民家庭都不予以支持,或是因為農民不會操作電腦等原因,更認為等網上信息發布后再賣掉,地里的菜都爛光了,不如到集市賣來的直接,而對于網絡銷售的需求認識則是非常盲目的認為網站幫他們直接賣掉,當然也有的則不會操作電腦想發布信息也無法獲得家人的幫助而放棄,子女亦不愿幫父母寫軟文或推銷信息,認為家長做的工作較為低賤而不愿意上網發信息。所以崇明市場頻道(http://www.penquan523.com/market.php)一直在致力引導用戶通過提前寫即將上市的菜品文章做宣傳,這樣的方式能讓農戶對外發布信息顯得簡單且有效,其實每年發布的農業信息往往解決了供銷不對稱的關系,而農民長期勞作,又沒有時間一直發,而通過菜品上市的新聞,則大大解決了這條信息的時效性,而當往年的信息映入有需求者眼簾時則這條舊信息就可能聯系上好業務也未為不可。互聯網+只是網絡給農民或商家帶來的一條便捷信息通道,而不是真正可以省去實體銷售環節的欺騙性營銷手段,所以創業者也不要過分迷信網絡銷售,才能了解互聯網+時代真正的概念。
- 聯系人員:
- 聯系電話:0
- Q Q/電郵:
- 微信手機:
- 公司地址:
-
*聯系方式僅供參考,自行聯系與本網站無關,請注意交易風險自行承擔*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