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ongMingS.COM崇明網訊 “馬書記一到咱們村,就幫忙解決了翠冠梨滯銷的大難題。”“宅前屋后的蔬菜水果以前沒處賣,自家又吃不完,有了馬書記幫忙,現在都供不應求了。”“馬書記馬書記,我這里還剩五百斤柑橘,好不好開個新團?”

來到綠華鎮華榮村還不過4個月,第一書記馬驍樂儼然已成為村里的“大明星”,走到哪都能收獲熱烈的歡迎。村民們喜歡他的親和體貼、認真負責,對他的“帶貨”能力更是贊不絕口。
· 到任第一天就開始“帶貨” ·
“今年7月31日,我第一次到村里,正趕上翠冠梨采收上市。”回憶起自己與華榮村的“初遇”,馬驍樂仍覺記憶猶新。
當時,全村的梨園里的梨樹上到處碩果累累,可果農們的心里卻是喜憂參半:喜的是今年年景好,翠冠梨不僅豐產,更是甜脆多汁;憂的是梨兒上市周期短,極易造成滯銷。
“馬書記,你有什么主意?”還沒等馬驍樂收拾好工位,村黨支部書記仇凱就前來詢問。馬驍樂想到社區團購平臺。

說干就干,馬驍樂當即和村干部們一起,挨家挨戶走訪調研,統計匯總待銷翠冠梨規格與數量,在“快團團”等平臺“開團”;接著利用自己的“朋友圈”、熟人群作推廣,積極對接市區企業、工會組織等,使出渾身解數幫梨農解決急難愁盼。
短短十多天里,通過社區團購、企業集采,再加上大量散客的支持,華榮村又多銷出接近15000斤翠冠梨,價格還更可觀。“這個新書記真不錯,一來就幫了我們大忙。”村民劉老伯道出了大家的心聲,干群關系也由此迅速“升溫”。
“對華榮村來說,翠冠梨算得上一年里最關鍵的經濟作物,事關村民群眾的‘錢袋子’,我必須全力以赴。”馬驍樂說。自那以后,他便走上了“專業帶貨”的路子。
從翠冠梨到黃桃,再到各種葡萄,還有最近的柑橘……每當有一種本村特產成熟上市,就好比一場大戰開打,讓這位第一書記忙得不可開交。但馬驍樂從不叫苦叫累:“能被群眾需要和感謝,再辛苦也是值得的。”
· 載滿車廂的農活,沾滿鞋底的泥土 ·
自從電商步入正軌,每周末馬驍樂回市區家中時,車后備廂總要裝上兩三百斤華榮村時令的農產品——這些大都是附近幾個小區居民訂購的,為了節省運費,他總是“親自押送”,“我現在感覺自己好像是個‘后勤大隊長’。”馬驍樂打趣道。
為了當好華榮村這個“大隊長”,馬驍樂每天都會邁開步子,到全村上下轉悠幾圈,除了和大家嘮嘮家常,還常常走進菜地果園、雞圈畜棚,向村民用心學習“農業經”。
“我來自華虹集團,對企業管理和業務比較熟悉,但在鄉村、農業領域還是個‘小白丁’。”馬驍樂謙虛道。在他看來,要做好電商助農,對市場需求和偏好進行深入調研固然十分必要,對于農民朋友和生產端的學習了解也必不可少。
“在走訪中,我發現農戶家里許多很有市場的閑散優質農產品,其中相當部分通過電商渠道,變成了實在的收益。”馬驍樂說,“另一方面,也只有通過走訪,深入掌握作物具體的周期、成本、品質等信息,才能更好地設計產品、定位定價,讓農民朋友增收。”
4個月來,馬驍樂走遍了華榮村的每家每戶,從酷暑走到寒冬,逐漸走成了村民的“貼心人”。在走訪中,他也會幫助農戶尋求市場上的主動權——能不能將柑橘按規格分檔銷售,以獲得更好的綜合效益?農村走地雞很受歡迎,是不是可以適當擴大養殖規模?冬季蔬菜種類少價格高,咱們能否對標元旦新年,提前籌備蔬菜禮盒?
在馬驍樂潤物無聲的啟發帶動下,不少村民的經營理念正在加快轉變,村民丁益萍就是其中一員。她年紀尚輕,原本就具有干事打拼的勁頭,只是苦于綠華地處偏僻,農產品銷售一直打不開局面。

馬驍樂來到村里后,她抱著試試的心態,向其詢問能否通過電商渠道賣菜賣雞,沒想到大受歡迎,還有市民留言提出,要親自來田間采摘選購。在這樣的鼓舞下,丁益萍逐漸擴大了橘林養家禽的規模,也進一步調整了蔬菜的種植結構。
“哪怕一棵菜、一棵蔥,馬書記也在想辦法幫我們賣掉。”這位農人感嘆道,“銷售從來是我們最頭疼的問題,馬書記真的給了我們農民一個希望。”
今年9月12日,馬驍樂的兩個“娘家”,上海華虹集團黨委與綠華鎮華榮村黨支部正式簽約結對,將持續開展城鄉黨組織結對幫扶,以企業力量賦能鄉村振興。“華虹集團一直對鄉村發展十分關注,給予了我們很大支持。”馬驍樂說,“我相信此次簽約能為華榮村的發展提供強大助力。”
· 扎根鄉村解民憂,第一書記有辦法 ·
當前,第二輪主題教育正在全區如火如荼地開展,馬驍樂等數十位駐村第一書記,也立足本村工作實際,加強學思踐悟、自我錘煉,積極解民憂、辦實事。
“村支部的早晨十分規律,我們會定時定點,開展政治學習并交流心得體悟。”馬驍樂表示,“作為直接面對廣大群眾的基層一線,我們一定要凝心鑄魂筑牢根本。”駐村4個月以來,馬驍樂和華榮村支部堅持學習和實干相結合,深入開展“微治理”,為廣大村民解決了包括矛盾糾紛、土地變更、設施修繕在內的許多急難愁盼問題。
對駐村第一書記來說,想方設法富民強村、推進鄉村振興是最主要的責任。當前,崇明區本批次50位駐村第一書記已融入所在鄉村,初步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助農興農辦法,電商“帶貨”就是其中的主流之一;在本村工作以外,這群來自不同單位、各有專長的年輕人也會緊密互聯互動,隨時為助推鄉村發展匯聚集體智慧和強大合力。
不久前,在豎新鎮響哃村黨總支第一書記朱卓君的“牽線搭橋”下,“上海崇明”各融媒體平臺直播間開啟了一場紅色助農助企直播。
大家齊心協力,累計銷售翠冠梨、水蜜桃、火龍果等各類崇明地產優質水果近千斤,銷售額破萬元,直播間觀看人數超2萬人次;
后來,響哃村出品的優質山藥面臨滯銷時,馬驍樂主動攬責,將山藥和本村企業生產的優質菌菇、農戶家的精品蔬菜搭配成禮盒后線上銷售。
此外,駐村第一書記們還常態化走進市區機關單位,開展崇明農產品地推活動,極大地提升了崇明農業產品的知名度和美譽度,為“崇明Me道”商城和各村細分電商平臺引流。
第一書記們還用積極協調結對共建的機關食堂展銷、動員共建單位工會、有關商會、協會批量采購等方式,進一步為崇明農副產品打開銷售渠道。
在這一過程中,馬驍樂不斷學習取經,并積極開展傳幫帶,把電商運維知識傳遞給其他村干部,大家群策群力,共同完善電商“帶貨”工作流程,擴大電商助農效應。
據統計,4個月來,在馬驍樂和華榮村干部們的努力下,常住人口不過500余人的小村莊,累計已取得近30萬元的電商銷售額,一筆一筆訂單,都化作了村民口袋里看得見的收益。
- 聯系人員:
- 聯系電話:
- Q Q/電郵:
- 微信手機:
- 公司地址:
-
*聯系方式僅供參考,自行聯系與本網站無關,請注意交易風險自行承擔*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