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ongMingS.COM崇明網訊 崇明城橋鎮北門路東門路交會處,有一座蘇州園林風格的微型園林,名曰“澹園”。雖地處崇明中心城區,但還有不少人對其不甚了解。

其實,我們現在看到的這座“澹園”,是于1987年建成的新澹園,崇明原本還有一座古澹園。
據《崇明縣志》記載,古澹園位于舊縣署北首,始建于清雍正四年(1726年),由時任崇明知縣張文英興建,最初,取名為“朗玉軒”。

上世紀九十年代學生游覽澹園
大多人不知道的是,關于“澹園”創建者、名稱、歷史的追溯,也是一個曲折的過程。

崇明區檔案館四級調研員徐兵在《澹園今昔》一文中提及,在保存至今的清代的幾部縣志中,均未找到有“澹園”的記載。

直至民國縣志中,才發現有關澹園的描述:“澹園,在縣署后,乾隆年間知縣何啟秀修理,有朗玉軒、琴鶴館等景致,今已傾圮。《澹園續記》刻石,在縣署后,乾隆五十七年知縣何啟秀撰刻。”但關于澹園的創建者,該部縣志并未寫明。

徐兵經過多年研究,在對雍正初年知縣張文英的查考中確認,澹園的創建者應為張文英。
雍正縣志記載,雍正元年,張文英由興化知縣調任崇明知縣后,在縣署后面修建“朗玉軒”兩間,他在屋之南親手種植玉蘭兩株,玉蘭“春時爛熳若白燕叢棲,光暎眉宇”,置身其間,讓人有“恍然入瑤林、倚瓊樹”之感,而魏晉時人有“朗朗如玉山上行也”的說法,故張文英將此景取名“朗玉軒”。

徐兵結合民國縣志推斷,所謂“澹園”,最初名為“朗玉軒”,至乾隆后期才改稱“澹園”,張文英是澹園的創建者,何啟秀是縣志所記載的對澹園重加修理的第一人。

澹者,安靜、安定也,“澹園”取意于諸葛亮的《誡子書》,“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但歷史的長河滾滾向前,古澹園卻沒有行穩致遠留存下來。

據記載,辛亥年間,澹園荒蕪傾圮;新中國成立初期,園內只有荷花池一塘、土山一堆、曲橋一座;至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歷經200多年的澹園僅剩一道水溝,后來填平,周圍相繼建起多處建筑。現如今,古澹園已難覓蹤影。

1982年,由城橋地區社會賢達發起,崇明縣、城橋鎮人民政府籌資,1983年開始建造新澹園于現址,前后歷時5年,于1987年5月1日建成,并對外開放,一時間成為市民群眾娛樂休閑的好去處。

1989年,澹園內曾增設舞廳、茶館等,融園林觀賞、文化娛樂于一體。1990年,辟為老干部俱樂部,并繼續對社會開放。

進入新世紀后,隨著城市的不斷發展變遷,崇明綠化景觀、市民休閑娛樂及體育健身場所不斷增多,城市生態空間品質逐步提升,到2009年前后,占地面積小、功能單一、接待能力較弱的澹園,不再對外開放,它漸漸從崇明人的記憶中變得模糊。

如今的澹園,占地近9畝,是崇明中心城區唯一一座仿古園林。東西兩側的豐樂樓,重檐八角、一派古風;園內星湖碧水蕩漾、睡蓮比艷;寧靜堂、臥波榭、清穆軒、憩甘亭等仿古建筑,飛檐高啄、畫棟雕梁;園中植有銀杏、桂花、臘梅、香椽、石楠、八角、金盤、紫竹、天竺、石筍等上百種古樹名花。

春夏之交時,走進澹園,花香裊裊、寧靜清幽,曲徑通幽、宛然入畫。多年前,你是否也曾游覽過澹園,在評論區講出你的故事吧。
- 聯系人員:
- 聯系電話:
- Q Q/電郵:
- 微信手機:
- 公司地址:
-
*聯系方式僅供參考,自行聯系與本網站無關,請注意交易風險自行承擔*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