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br id="iwewg"></abbr><table id="iwewg"><wbr id="iwewg"></wbr></table>
<li id="iwewg"><dl id="iwewg"></dl></li>
<dl id="iwewg"></dl>
  • <button id="iwewg"><input id="iwewg"></input></button>
  • 我想要找商家...
    崇明外賣
    崇明休閑
    崇明旅游
    崇明修身
    崇明消費
    崇明生活
    崇明公事
    崇明名企
    我想要看信息...
    新聞資訊
    工作生計
    游玩問道
    會員活動
    直播娛樂
    業務合作
    廣告招租 廣告招租 廣告招租

    上海崇明島有個牛棚鎮,你知道在哪里嗎?

    2022-07-10 19:08    上海崇明    評論:0    瀏覽:279
    分享到:
    ChongMingS.COM崇明網訊 崇明有個“牛棚鎮”,你知道在哪里嗎?一起來了解一下。
    ChongMingS.COM崇明網訊 崇明有個“牛棚鎮”,你知道在哪里嗎?一起來了解一下。


    今年4月,我所工作的新華醫院組織抗疫醫療隊中,一些隊員被安排趕赴崇明陳家鎮瀛東村。這勾起了我的童年回憶。我問被派去工作的同志,是否聽說過那兒附近有個叫“牛棚鎮”的地方。他們都是一臉茫然。

    那是我童年記憶里的地名。事實上,去年,我曾為了找尋牛棚鎮,開車來到陳家鎮裕東路。這里應該就是牛棚鎮老街的位置,但舉目四望,哪里還有幾十年前牛棚鎮的影子?

    大批的農戶如今都集中居住在鎮東邊新開發的裕鴻佳苑,一幢幢居民樓鱗次櫛比,哪里還有一點牛的蹤影?我不由慨嘆,曾經的牛棚鎮,發生的變化可以用翻天覆地來形容了,真是換了人間!

    時間回到1969年,還沒念完初中的黃阿忠打起背包,“去廣闊天地接受再教育”。作為上海數萬知青的一員,他來到崇明島最東端的前哨農場,在那片荒涼的灘涂上填海圍墾,住蘆棚、喝江水、啃干糧,度過了1500多個日日夜夜。

    “農場的挖河挑堤,插秧割稻,棉花地里鋤野草,敲碎硬土種油菜等勞動場景;以及食堂打飯,老虎灶泡水,牛棚鎮買肉饅頭,中心河里摸螺螄,河塘筑堤拷浜捉鯽魚,東灘水域圍海蜇等生活片段,像是放電影一般,一幕幕在眼前掠過。”

    時隔幾十年后,成為著名畫家的他曾在文章《走過“東旺沙”》中深情回憶這個自己曾經揮灑過汗水的地方,“通往牛棚鎮的泥濘道已被翻筑成柏油馬路,這是我們當年回上海市區的必經之道。如今,道路兩旁的杉樹已經長得很高了,樹梢上一只鳥巢在風中搖動。”

    畫家黃阿忠筆下,這個略顯蒼涼、讓他念念不忘的“牛棚鎮”,是當時臨近前哨農場的一個鄉鎮集市。昔日,不到200米的馬路上有供銷社所屬的十幾家店面,糧油店、點心店、藥店、理發店等大小店鋪一應俱全。作為離知青點最近的集鎮,這里可以買到各種生活用品,也就成為眾多上海知青念茲在茲、忙里偷閑的地方。


    全長73公里的北沿公路東起牛棚鎮,西至牛棚港,是橫貫崇明縣境北部的縣道干線公路。但現在的崇明地圖上,已經沒有牛棚鎮這個地名了,很多年輕的本地人可能都說不上牛棚鎮具體的位置。

    這個崇明島最東北部、因牛棚集中而得名的小集鎮,隸屬20世紀50年代成立的裕安人民公社,隨后改為鄉,再撤鄉建鎮,幾經更替。可能是“牛棚”這個名稱太深入人心的緣故,老一輩人依然沿襲著老辰光的稱謂。

    20世紀80年代的牛棚鎮

    牛棚鎮是怎么形成的?牛棚鎮真的有牛棚嗎?這個問題一直縈繞在我的腦海中。于是,我開始收集各種資料、地圖,試圖“尋找”牛棚鎮。

    終于,施勛先生的《牛棚鎮的牛》一文,讓我窺到了牛棚鎮的“前世今生”:

    牛棚鎮地處古沙洲七滧小陰沙的北端。光緒年間,有個名叫張丕揚的財主,買下了島上東北部的一塊風水寶地,開始種糧造房。他還從官府那里廉價買下了岸外大片的蕩和涂。

    廣闊的灘涂牧草叢生,是耕牛夏秋放養的天然牧場。于是,張丕揚開始在這里放牧養牛,先后建了二十多間青磚白墻稻草頂的牛棚。

    據縣志記載,他養牛的存欄數量最多時達到200多頭。張丕揚的幾個兒子繼續養牛事業,擴建的牛棚規模在崇明島首屈一指,甚至在整個蘇浙地區也是獨一無二的。

    那時雖然形成了鎮場的雛形,但是還沒有鎮名,財主們請來的風水先生認為這里牛氣沖天,建議取名“牛棚鎮”,而且“棚”諧“膨”,膨主財旺。于是,牛棚鎮的鎮名就定了下來。


    到1949年前后,這里已有東西長達180米的街道。新中國成立后,國務院和縣政府都下發了關于保護耕牛的文件。1956年,在陳鎮鄉東側和裕安鄉東北的灘涂,興辦了燈竿港和牛路港兩個縣辦耕牛寄養場。

    縣政府號召各公社,在每年5月中旬至10月下旬這段時間內,把不使役的耕牛全部集中寄養到牛棚鎮寄養場飼養。耕牛日出進蕩放養,日落入塘過夜,這種飼養方式叫作“寄蕩”。

    寄養場就利用了牛棚鎮和陳家鎮以東的萬頃蕩涂,耕牛寄蕩6個月,每頭收寄養費12元至15元。這種利用崇明得天獨厚的蕩涂資源開發的寄蕩服務,推動了崇明耕牛養殖業的發展。

    《崇明縣志》有這樣的記錄:“1953年至1985年,每年牛場的放牛量在5000多頭,為高峰時期,是當時中國最大的野生水牛繁育放牧場”。

    那么,寄蕩在這里的野生水牛又是什么種類的牛呢?

    崇明的牛名為海仔水牛,也被稱為上海水牛,多產于嘉定、寶山、奉賢和崇明等郊區,是我國著名的沼澤型地方良種水牛。這種牛骨骼粗壯、四肢強健、角向后彎曲,皮細毛粗、性情溫和、力大持久、繁殖率高。

    在筆者小時候,還是公社生產隊的時代,記得當時每個生產隊都有幾頭水牛,專門管養牛的人叫牛倌,俗稱養牛郎。生產隊牛多,就意味著有實力。隊里有數百畝田地,耕田主要靠牛,稻田泥水平整,也是靠牛拉著刮板刮田。每年春耕之后,公社里的部分牛只被送去灘涂牛場寄養。

    施勛先生在《牛棚鎮的牛》中對這個場景有著極為生動的描述:“每天早上天剛蒙蒙亮,牛郎們(牛場管理員)頭戴銅盆帽,就像電影里的西部牛仔,他們不僅具有豐富的養牛、管牛經驗,還有著高超的套牛、抓牛技術。

    對每一頭成年耕牛,他們有敏銳的辨別力,海灘牛場上的成年牛只,只要看一眼,就知道這是哪一家農場連隊或是公社生產隊的耕牛,從不會搞錯。有的管理員能站在快牛的背上,可以像騎馬一樣疾速奔馳,把手中的短犁鞭在空中甩得啪啪響,于是群牛開始奔跑,落伍的牛害怕被犁鞭抽到也只好拔腿狂奔。

    黑壓壓的牛群,大的、小的、黑的、白的、公的、母的,還有帶著吃奶小牛的母牛,全都撒開四蹄,像一群非洲野牛狂奔,像東海怒潮,山呼海嘯般地向前奔騰,牛蹄聲、泥水聲、鳥驚聲、蘆葦水草噼啪聲,雷鳴般地響徹十里葦蕩。”

    在灘涂上,牛與鳥類和睦共處。這有許多攝影愛好者的照片為證。鳥在牛背上為它清理寄生蟲,牛的排泄物是東灘最好的養料,這也是東灘牛場有悠久歷史的原因之一。

    時代在變,農村也在變。進入20世紀90年代初,隨著農用拖拉機等農業機械化的發展,畜力的使用量日漸減少,耕牛的飼養量便逐年遞減。水牛不再作為農業生產的有力補充,它的使命隨之逐步消解于鄉村歷史發展進程中。

    濕地放牧退出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崇明東灘作為全球遷徙候鳥重要棲息地和越冬地,在2005年7月升級為國家級鳥類自然保護區,而當地牧民和外來牧民在這里放牧,啃食藨草,踩踏濕地,對植被產生破壞。

    為了徹底解決灘涂放牧對濕地植被的影響,保護區出臺了牛場拆遷、轉產、人員安置等一整套方案,明確“總量控制、逐年削減、徹底根治”原則,要求在幾年內水牛全部退出濕地。

    • 聯系人員:
    • 聯系電話:
    • Q Q/電郵:
    • 微信手機:
    • 公司地址:
      *聯系方式僅供參考,自行聯系與本網站無關,請注意交易風險自行承擔*
    0 頂一下
    如需發表您的回復,請先 登錄 或 快速注冊 。
    評論總數:0

    網友評論


    微信掃一掃  分享朋友圈

    廣告位

    崇明廣告展示
    崇明廣告展示
    崇明廣告展示

    查看關聯商家信息

    上海崇明島陳家鎮人民政府 陳家鎮鎮政府 陳家鎮鄉政府

    0點評, 0留言, 3094瀏覽
    人均消費:¥0 元
    運營時間:08:00-20:00
    運營狀態:正常營業
    聯系商家 我要點評 留言

    我要投稿

    廣告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