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ongMingS.COM崇明網訊 8月25日上午,在綠華派出所里,所長張柳正組織全體民警面向警旗重溫入警誓詞,精神抖擻、信心滿滿全力創建全國“楓橋式派出所”,以實際行動踐行習總書記訓詞精神。

2021年初,作為崇明第一位派出所女所長,張柳從崇明最東端的東旺派出所橫跨100余公里調任至最西部的綠華派出所,她結合綠華特點,因地制宜踐行“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務不缺位”的“楓橋經驗”,深入田間地頭、村居民舍實地調研,借助“西沙義警”加強安全防范,主動向政府部門聯系工作。
今年以來,轄區盜竊、電信網絡詐騙等民生類案件更是延續了多年“零發案”的佳績。
以前綠華鎮華漁村是一個以捕魚為業的漁業村。今年1月1日起長江流域全面實行“十年禁漁令”,張柳來到派出所任職后,開展的第一項工作就是深入配合轄區做實做細漁民上岸后的民生工作。

走訪中,張柳從華漁村村支書周華處了解到,華漁村大部分漁民已轉產轉業,符合條件的人全部參加養老、醫療保險的同時,還有一小部分沒有正式工作,閑散在村里。
“不能讓上岸漁民感到失落,盡量幫助他們有事可做,自食其力。”張柳把那一小部分無業的上岸漁民記在了心里。
在之后半個月里,張柳與周華有針對性地開展實地調研,在明確了解堤岸邊和內陸水域的垃圾亟需經常清理后,按程序聯名向綠華鎮人大提出了《關于內陸水域垃圾清理聘請上岸漁民打撈服務的議案》,最終,最后那批無業的上岸漁民被安排到生態養護崗位,勞動力得到妥善安置。
之后,張柳還經常和華漁村駐村民警一起到村民家中了解情況,“華漁村的正常化社區管理永遠在路上,我們要常用心,用長心!” 這是張柳常對駐村民警說的一句話。

“大姐,您平時出行使用什么交通工具呀?”為配合今年5月1日起實施的《上海市非機動車安全管理條例》,4月份以來,張柳幾乎每天都要和居村委的同志上門了解居民交通出行習慣,非機動車駕駛人戴頭盔安全出行勢在必行。
“我們掌握到綠華鎮居民共有電動自行車4000余輛,其中近一半是60歲以上老年人在騎行。你們看這樣行不行,派出所牽頭村居委與企業開展合作,實行集體買單免費向群眾發放頭盔。”張柳在與各居村委及部分企業負責人溝通時提出方案,大家一拍即合,本來零散漸進的個體頭盔采購行為變為集中快捷的組織惠民行動。
期間,張柳和所里民警成功勸阻一起電信網絡詐騙案。鑒于這類詐騙警情,于是張柳便決定在即將免費發放的電動自行車頭盔上,做一點文章。隨后,一個個嶄新的頭盔印上了綠華派出所警民聯系電話,還有醒目的防詐標語。5月1日之后,綠華大大小小的路上出現的一頂頂“防詐頭盔”成為一道流動的宣傳風景。
走進綠華派出所的宣傳墻,醒目地張貼了崇明公安“管理最嚴、服務最優、秩序最好、隊伍最佳”16字要求。張柳到派出所后,以政法隊伍教育整頓為契機,全面落實公安工作總要求,既抓民警思想政治學習,又抓公安業務能力提升,進一步夯實隊伍根基。
同時,張柳清楚地知道:派出所警力有限,但民力無窮。于是由轄區內村(居)民小組長、基干民兵、夜跑隊員、睦鄰點負責人等400余人組成的一支“西沙義警”群防群治隊伍,為張柳帶隊創建“平安綠華”插上了強有力的翅膀。

作為“西沙義警指揮動員體系”的副總指揮,張柳極其重視這支隊伍的作用發揮,在熟悉規章制度和隊伍情況的基礎上,她堅持任務牽引,積極安排隊員參與到轄區治安巡邏守護、矛盾排查化解、隱患排查整治、法治宣傳教育等平安志愿服務中來,起到了明顯的協同治理效果。
今年7月的一天,5名西沙義警按照派出所提供的巡邏路線巡邏時,在長江岸邊發現一名陌生男子停船上岸,通過核實身份得知其從疫情中風險區的長江上面過來,立即匯報鎮疫情防控辦,隨后,張柳組織民警和防疫人員將該名男子送往隔離點,避免了一起疫情風險。
- 聯系人員:
- 聯系電話:
- Q Q/電郵:
- 微信手機:
- 公司地址:
-
*聯系方式僅供參考,自行聯系與本網站無關,請注意交易風險自行承擔*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