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ongMingS.COM崇明網訊 在剛剛過去的暑假中,同濟大學的一群學生來到崇明鄉間,結合中國二十四節氣文化,開展了為期一周的暑期實踐活動。

同濟大學8位學生與指導老師朱盛秀(左三)
團隊由八位同濟大學學生組成,清一色的姑娘。來自五湖四海,不同專業的她們都是第一次來崇明。短短一周的實踐有趣充實,她們稱自己為“崇明島八姑娘”。
本次項目主題為“時令節氣進村社,傳統文化入人心”,八位姑娘以“二十四節氣”為切入點,調研了當地村民對節氣文化的了解與傳播情況,依托村鎮場地與稻米產業進行窨井墻繪及“二十四節氣”主題文創周邊設計活動。

指導老師設計創意學院團委書記朱盛秀是土生土長的崇明人,在新村鄉長大。“二十四節氣與農業生產息息相關,我正好牽線搭橋,讓同學們走進鄉村,把設計付諸于實踐。”
朱盛秀介紹,“設計稿由設計創意學院本科生黨支部提供,以綠、紅、黃、藍的漸變色代表春、夏、秋、冬。崇明的景色美,我們希望借這次活動賦予這里更多的人文氣質。”

“新村鄉的田野小路中坐落著一口口窨井,它們是灌溉稻田的水源,承載了勞動者們對美好生活的憧憬。”經過討論,同學們選定新中村的4口窨井作為實踐對象,并將周圍米倉外立面一并進行設計。

實踐階段,連日的高溫預警和田野上的烈日炎炎限制了繪制時間,也為本次實踐增添了不少挑戰,同學們及時優化設計方案,利用日出日落前后的時間克服了高溫帶來的困難。

傍晚時分,小隊整理好全部繪畫工具,向田間窨井進發。基于現場情況,窨井的繪制分為兩個步驟進行,首先是大塊底色平涂,待涂面略微干燥后進行細節的描繪,同學們利用日落之前的時間完成了第一口窨井的繪制。

次日凌晨4點,同學披星戴月出發,5點到達窨井場地,分為3個小組分別繪制窨井。面對光線不足的問題,大家借來一輛大卡車,打開車前的大燈,照亮窨井。

“蚊子很多,陪著我們一起畫。”帶隊同學李靜雯笑著說。漫天繁星漸漸沒入田野,晨光也慢慢照亮大地,早上8點,小隊完成了兩口窨井完整繪制并平涂完第三口窨井底色。
繪制收尾階段,色彩斑斕的窨井吸引了很多遛彎的居民上前觀看詢問。“二十四節氣我知道呀,芒種、秋收對我們種水稻很重要。”村民們與同學們分享了他們對二十四節氣的了解和認識、當地的節氣習俗以及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節氣知識進行農作指導的經驗。

團隊提前準備了自制文創產品,包括水杯、扇子、貼紙、節氣繪本等,兼具實用性與宣傳性。在調研采訪結束后,大家將精心準備的文創產品贈送給村民,受到村民們的喜愛。
- 聯系人員:
- 聯系電話:
- Q Q/電郵:
- 微信手機:
- 公司地址:
-
*聯系方式僅供參考,自行聯系與本網站無關,請注意交易風險自行承擔*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