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ongMingS.COM崇明網訊 想來到這樣一個地方,它不在城市中心,而隱匿的最熟悉的鄉野。沿著一條河流,一路向前,奔向馥靜廣袤的樹林田野,很快,你就會忘掉身后繁華的市井氣息。

遠方1977年的記憶,逐漸被一所房子浸染,圍墾的故事不再漸忘,老屋的生命就此重寫。如果你來此,也能記起心里最熟悉的舊時光......
青春奮斗,崇明記憶——1977年的你,在做些什么?
也許你剛為人父母,也許你第一次擁有了屬于自己的房屋,也許你剛出生在崇明這片熱土,也許......有無數件習以為常的事情降臨在1977年,而悠悠今天想為你講述的是,是一所民宿的1977年。

劉小晴題字(原上海書協副主席)
龔楠,一名崇明本土90后,現在是“聚興77”民宿的經營人。1977年,龔楠的祖父母從山海鎮(現港沿鎮駿馬村)搬來聚興沙(港沿鎮惠軍村惠閘),建成了一幢三層小樓和一間平房。所以,當提起做民宿的想法時,大家為了紀念這個日子就將民宿的名字起作“聚興77”。
民宿主人龔楠回憶道:“從小在院落里乘涼時,我的長輩們都會說起崇明聚興沙圍海造田,筑堤防災的故事。數不盡的“沙田”淤漲又坍沒,祖輩們一代又一代不斷地開墾,才一點點建成了我們現在的家園。”

他笑著接著說:“當然像年輕一輩的,沒有經歷過這些艱苦奮斗史。父輩們當時在聚興沙棉場小學上學,放了假就在海灘邊抓螃蜞,在田里斫蘆穄,在井水里冰西瓜,在土灶邊偷吃鍋巴,偶爾還會幫大人拾棉花。”這些心底深處難忘的童年和奮斗過的青春記憶,造就了如今的“聚興77”民宿。
一步一景,農家院落
當穿越逶迤的鄉間小路,“聚興 77”就坐落在這水道縱橫的原鄉田野之間。滿籬笆的爬藤花和鮮艷的紅燈籠,更添親切與休閑感。推開大門,是有花有樹的院子,更是現代人早已陌生的農家舊時光。

院落里的舊物恰到好處的使用,讓這些房間被染上了暖暖的色調。1960年11月的《文匯報》、畫著兒時記憶的畫、傳統的窗臺門、特色的土灶、寓意豐富的灶花……都是去各地尋覓而得,不僅擁有復古的記憶,還藏匿著眾人偏愛的幸福氣息。

兩間房屋中間的小院,更像是一所私藏小園林。花木與白墻黑瓦相互映襯,漫游在此,花木叢中一步一景,你會發現這里每一個角落,都有值得不緊不慢去欣賞和珍惜的細節。
雅致舒心,夢回瀛洲
民宿有8間房,分別命名為:東灘蘆蕩、西沙夕照、森林綠夢、海天長虹、鏡影長興、橫沙日出、長堤讀潮、北沿凝翠。

若是你是個熱愛崇明的人,一定對這客房的8個名字感到熟悉。龔楠交給悠悠一串房門鑰匙說道:“崇明擁有許多未經人工斧鑿的自然景觀,崇明新八景也因此應世而生,這8個名字正是來自于崇明的新八景。這樣客人來入住就一定會記得崇明特色的景致和景點,可以更深入地了解。”

客房大多設置在第一幢的三層小樓里,裝修風格為新中式,原來的房屋結構未改變,因此不管是大床房、標間和套間,每間房的面積都很大,給人以寬敞明亮之感。

古樸的新八景題字和崇明風景畫,有種讓人靜下心來的感覺。沒有張揚的配色,沒有繁雜的布局,陽臺是大自然與生活空間的呼應,展現一種干凈雅致的視覺美,讓人心境平和、超然世外。

體會悠閑意境的同時,你還可以享受舒適的五星級入住體驗。民宿內的洗浴毛巾、床上用品選用洲際酒店標準定制,每間衛生間配有衛洗麗。此外,民宿內還配有電梯,方便客人出行。

生活在如今這個信息時代的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情懷的故事在。而龔楠就是那個把自己和家人的民宿情懷一步一步落地的90后崇明男孩。

一段充滿力量的圍墾奮斗歷史,一份飽含童年樂趣的熟悉院落,“聚興77”所做的不僅僅是一座簡單民宿,更像是一次豐富又溫暖的旅程。
- 聯系人員:
- 聯系電話:
- Q Q/電郵:
- 微信手機:
- 公司地址:
-
*聯系方式僅供參考,自行聯系與本網站無關,請注意交易風險自行承擔*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