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ongMingS.COM崇明網訊 2010年的某個下午,在北非的咖啡館里,吳天臨面朝海潮澎湃的大西洋,曬著太陽。那時的他怎么也沒想到,10年后,他會在崇明的德利農莊里泡一壺茶,講述他在崇明普及太極拳的故事。

吳天臨是在崇明生長的70后。他在上海的世界500強外企度過了而立之年,跨過不惑之年后,人生目標慢慢改變,有一天,他毅然決定辭去高薪工作,專心拜師練習太極拳。如今,他即將年過半百,但對他來說,太極修行之旅才剛剛開始。
從練拳到修性
2008年底,吳天臨被世界500強耐克森派到北非摩洛哥負責電纜洽談業務。在別人眼中光鮮亮麗的他,其實并不快樂。
頻繁的跨國出差、溝通不便的語言、難以適應的時差……這些都加重了他的孤獨感和漂泊不定的異鄉感。于是,他選擇提前半年回國。
2011年回國之后,他應邀去朋友的企業做總經理。可就在2012年兩個職位交接的時候,他被查出了腰椎間盤突出和高血脂。38歲的他不愿意接受開刀治療的方案,卻誤打誤撞聽了一位朋友的建議,練起了太極拳。

吳天臨先是在上海一家太極拳館交了兩年的會費學習,可是在國內的新工作依然免不了應酬和跨國出差,被迫斷斷續續地練拳收效甚微。
腰椎間盤劇烈的疼痛感讓吳天臨意識到沒辦法再拖了,必須做出一個選擇。2013年底,不想動手術的他因為身心都需要休息,最后狠下心來決定徹底離職,專攻太極拳。
離職之后,還在上海拳館學習的吳天臨又去杭州拜李傳忠大師學習楊氏太極拳。練太極拳的第一步就是改變思維。剛開始,在職場上混跡多年的吳天臨習慣了“打雞血式”的奮斗,但太極是磨練心性的。
一段時間后,他漸漸“靜”了下來。“原本我做銷售很‘躁’,遇到事情就風風火火,甚至還會發牢騷,但練了太極之后,我慢慢會用辯證的方法去看待、處理事情。”
潛心練習兩三個月之后,他身體上的疼痛感明顯減輕了,半年之后,血脂和腰椎間盤突出的所有癥狀基本消失。從中真正獲益的吳天臨這下更加堅定了自己太極修行的信念。
在2015年的時候,吳天臨不滿足于只學習一個流派的拳法,追根溯源去學習了太極拳各個流派的“母拳”——趙堡太極拳。趙堡太極拳雖然在動作上比不上楊氏太極拳那么舒展美觀,甚至有點像“老頭拳”一樣軟綿綿、慢騰騰。
但就是在練習趙堡太極拳的過程中,他慢慢地開始接近中國傳統文化的內核。在吳天臨看來,太極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書香門第出身的他從小熱愛中國傳統文化,渴望成為李白一樣仗劍走天涯的文人俠客。
從前他為了工作生計的考慮放棄了文科,選擇了“走遍天下都不怕”的數理化。這次他想真正做回自己,并決定把有益身心的太極文化傳播給更多人。
傳道授業和解惑
小有心得的吳天臨開始在上海邊學邊教。起初,吳天臨也會像大多數太極老師一樣,按課時收費,教一些有一定社會地位的學生。同時,他也憑借出色的口才和豐富的經歷應邀到一些企業去講課。

但隨著修行的不斷深入,他再次作出了改變。以前的他,會熱衷于寫旅游博客,上新浪熱門成為“網紅”,但他越來越厭倦勞心耗神的網紅標簽。于是,從2018年開始,他去全國各地游學,拜訪各個太極拳大師,結交很多同道中人。
也是機緣巧合,2018年10月,吳天臨的朋友在崇明開了德利農莊,尋思著農莊需要注入文化內涵才有靈魂。這和他回歸田園、傳播太極文化的想法不謀而合。于是,吳天臨回來了。
2019年6月,應豎新鎮邀請,他開了第一堂太極拳課,面向豎新鎮的居民。
“第一堂課就聚集了四十多人,第一堂太極拳理論課后,學生人數并未減少,接下來的7節太極拳課都是在豎新鎮的廣場上教授,這四十幾個學生都沒有中途放棄”,吳天臨說。
8堂公益課的嘗試反響出人意料,于是接下來的一年,除了室外下雨,吳天臨都會帶著豎新鎮的居民迎著早晨6點的太陽練太極。
對于吳天臨來說,純公益的心態是推廣太極的重要因素。他本著傳承中國傳統文化的初心回到崇明,面向人均50歲的群體,坦言需要放下老師的架子,耐心地“傳道授業解惑”。
有些居民身體不夠靈活,學的速度不夠快,他依然耐心講授并不斷鼓勵居民,通過自己的言傳身教,讓他們在充滿信心的同時,切身感受太極的“平和”。
他的學生宋章順有高血糖、高血脂的老毛病,從1991年開始就自己摸索練太極,但一點不得法,直到跟了吳天臨,才慢慢摸到了太極拳的章法門道,老毛病也得到了緩解改善。“吳老師真的是用心教我們,一心為我們好,能感受到他的真誠”。
公益背后的處世哲學
借助太極教學這根紐帶,鄰里之間的走動越來越頻繁,他們常常一起包餃子、做飯。這些學生也樂于分享美食,經常給吳天臨送自家種的蔬菜瓜果,也會邀請他去自己家吃飯。
記者采訪的當天中午就有學生送來了自家燒的飯菜,吳天臨還拍照發了朋友圈,他評論這正是自己所向往的師生關系,亦師亦友。這種無功利心的師生關系,需要好好珍惜。在他看來,這也是太極的“圓融”內核體現。

吳天臨是下定決心把公益太極普及作為他下半生的事業來做,同時依然秉持“道法自然”的心態盡力而為。作為崇明人,他的使命感促使他設法將太極作為生態崇明建設的一環來推廣。
在他的認知中,生態意味著自然圓融,意味著人文精神的注入,意味著崇明需要打造一張具有特色的文化名片。為此,他已經培育了土壤。
所以他把現已固定的70人團隊取名為“星火”。現在,他的第一批學生已經開始定點負責一些村子的太極教學,一個人負責二三十個學生的教學,星火在發光。
傍晚6點,天色未暗。吳天臨身著靛藍中國衫,被融融綠意包圍著,在木板鋪就的一片小天地里練著各樣招式,身姿挺拔矯健,肢體游刃有余。天地兩極之間,儒道合而為一,他終于達到了他心之所向的“返璞歸真”。
- 聯系人員:
- 聯系電話:
- Q Q/電郵:
- 微信手機:
- 公司地址:
-
*聯系方式僅供參考,自行聯系與本網站無關,請注意交易風險自行承擔*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