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ongMingS.COM崇明網訊 上海市第十五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昨天上午開幕,應勇市長作政府工作報告。過去一年,上海經濟社會發展成績如何?在推進“三大任務,一大平臺”等方面取得哪些實質性進展?2020年,上海將努力推進哪些重點工作?改革發展和民生保障又將有哪些新亮點?本報摘選《政府工作報告》要點,帶你快速了解過去一年工作答卷和2020年任務清單,和每一位市民息息相關哦!

2019年亮麗的成績
01.2019年,全市生產總值預計增長6%以上
一年來,全市經濟社會延續了總體平穩、穩中有進、進中固穩的發展態勢。全市生產總值預計增長6%以上。新增就業崗位58.9萬個。新能源產業產值增長15%,互聯網業務收入增長30%以上。城鎮和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8.2%和9.3%,農村居民收入增速連續8年快于城鎮居民。生態環境持續改善,PM2.5年平均濃度為35微克/立方米。
02.“三項新的重大戰略任務”全力實施
上海自貿試驗區臨港新片區正式設立,新片區新設企業4025家,簽約重點項目168個、總投資821.9億元。在上海證券交易所設立科創板并試點注冊制順利落地,受理205家企業上市申請,70家企業成功上市,籌資額達到824億元。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國家戰略全面實施,啟動建設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
03.第二屆進博會累計意向成交比首屆增長23%
第二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圓滿成功。貫徹“越辦越好”的總要求,以一流的城市環境、一流的服務保障確保進口博覽會規模更大、質量更優、創新更強、層次更高、成效更好。按一年計,累計意向成交711.3億美元,比首屆增長23%。
04.本市工業投資連續21個月保持兩位數增長
工業投資增長11.3%、連續21個月保持兩位數增長。開工建設軌道交通機場聯絡線、崇明線、S3公路、沿江通道浦東段等重大項目,建成周家嘴路越江隧道等重要基礎設施。
05.“五個中心”功能全面提升
2019年,持牌金融機構新增54家,金融市場交易總額1933萬億元、增長17.5%。電子商務交易額增長14.5%,口岸貿易總額繼續位居世界城市首位。浦東國際機場衛星廳投入使用,上海港集裝箱吞吐量達到4330.3萬標準箱、連續10年世界第一。超強超短激光、轉化醫學設施等大科學設施建成運營,海底科學觀測網、高效低碳燃氣輪機試驗裝置等重點項目開工建設。
06.“四大品牌”建設加快推進
制定實施服務業擴大開放、高質量發展等政策措施。培育發展先進制造業集群,創建人工智能創新應用先導區。支持首店經濟、夜間經濟、海派特色小店、老字號品牌發展。成功舉辦第十二屆中國藝術節、第二十二屆國際電影節、第三十屆旅游節等重要節展,開工建設大歌劇院、國際馬術中心,建成程十發美術館、上音歌劇院等文化設施。創建中國郵輪旅游發展示范區,黃浦江游覽游客年接待量突破500萬人次。
07.新建養老床位7202張,新開辦托育機構231個
實現綜合為老服務中心街鎮全覆蓋,新增老年人日間服務中心83家和助餐場所217個。新建養老床位7202張,改建認知障礙照護床位1485張。長期護理保險服務惠及49.3萬老年人。新開辦托育機構231個、幼兒園37所。開設小學生愛心暑托班556個。
08.舊區改造大力推進
完成55.3萬平方米、2.9萬戶中心城區成片二級舊里以下房屋改造,完成1184萬平方米舊住房綜合改造、104萬平方米里弄房屋修繕保護,新增供應各類保障住房6.3萬套。新建和轉化租賃房源10.1萬套,新增代理經租房源12.8萬套。房地產市場保持平穩健康發展。
09.垃圾分類成為新時尚,居民區分類達標率90%
基本形成垃圾全程分類收運體系,居民區分類達標率從15%提高到90%,全市平均每天分出的可回收物增長431.8%、濕垃圾增長88.8%、干垃圾減少17.5%、有害垃圾增長504.1%,垃圾填埋比例從41.4%下降到20%。垃圾分類推進快、成效大,靠的是全市動員、全民參與,要為全市人民點贊,向全市人民致敬!
2020年必勝的信心
01.建議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全市生產總值增長6%左右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上海要在更高水平上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形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基本框架,基本建成國際經濟、金融、貿易、航運中心。綜合各方面因素,建議今年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全市生產總值增長6%左右,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與經濟增長基本同步,居民消費價格漲幅3%左右。
02.全面推進“三大任務”,精心辦好“一大平臺”
加快推進自貿試驗區臨港新片區建設,進一步發揮自貿試驗區的引領帶動作用;推動科創板持續發展,深入實施“浦江之光”行動,支持和鼓勵更多科創企業上市;全面落實長三角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大力推進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建設,加快打造虹橋國際開放樞紐。精心辦好第三屆進口博覽會。
03.啟動建設浦東國際機場四期
基本建成綜合經濟實力雄厚、產業能級高、集聚輻射能力強的國際經濟中心。基本建成與我國經濟實力以及人民幣國際地位相適應的國際金融中心。基本建成在全球貿易投資網絡中具有樞紐作用的國際貿易中心。基本建成具有全球航運資源配置能力的國際航運中心,啟動建設浦東國際機場四期工程,基本建成國際集裝箱樞紐港和亞太航空樞紐港。
04.形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基本框架
加快組建國家實驗室,建成并開放軟X射線、活細胞成像平臺等大科學設施,全面啟動張江科學城第二輪82個項目建設,加快形成張江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基礎框架。全面實施集成電路、人工智能、生物醫藥“上海方案”,加快形成一批聚焦關鍵核心技術、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功能型研發轉化平臺。推進張江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建設,提升紫竹、楊浦、漕河涇、嘉定、臨港、松江G60科創走廊等區域創新發展能級。
05.加快建設國際人才高地
深入實施人才高峰等引領性人才工程,完善居住證轉戶籍等人才引進政策,加快形成更具競爭力的人才集聚制度。加快形成更為順暢的人才流動機制。
06.繼續鞏固提升實體經濟能級
大力培育集成電路、人工智能、生物醫藥、航空航天、智能制造、數字經濟等新興產業集群。繼續提高城市經濟密度,淘汰落后產能800項,低效建設用地減量15平方公里。繼續推動桃浦、南大、吳淞、吳涇、高橋等整體轉型區域新興產業發展。
07.啟動建設浦東綜合交通樞紐,建成67公里軌道交通線
啟動建設浦東綜合交通樞紐。加快建設機場聯絡線、崇明線、14號線等172公里軌道交通線,建成10號線二期、15號線、18號線部分區段共67公里軌道交通線。開工建設S4公路擴建等工程,加快建設S3公路、沿江通道、北橫通道、滬通鐵路上海段等重要基礎設施。推進北外灘綜合改造工程。實現蘇州河中心城區42公里岸線的公共空間基本貫通開放。
08.完成100公里架空線入地及合桿整治
進一步提高城市治理現代化水平。加快推進城市運行“一網統管”。完成100公里架空線入地及合桿整治,實施50個交通擁堵節點、11條道路積水點改造。完善生活垃圾全程分類體系,推動垃圾分類越做越好。
09.新增就業崗位50萬個,新增綜合為老服務中心50家
要大力推動更高質量就業。新增就業崗位50萬個。完成補貼性職業技能培訓100萬人次。完善居家養老服務供給,新增綜合為老服務中心50家、助餐場所200個、養老床位7000張,改建認知障礙照護床位2000張。
10.持續改善市民居住條件
堅持留改拆并舉,完成55萬平方米、2.8萬戶中心城區成片二級舊里以下房屋改造,新增供應各類保障房6萬套。引導支持多層住宅加裝電梯。新建和轉化租賃房源10萬套,新增代理經租房源8萬套。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著力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11.開設小學生愛心暑托班600個
加強托幼一體化建設,新增普惠性托育點50個。深化中小學招生考試、質量評價等改革,推動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進一步規范教育培訓機構發展。開設小學生愛心暑托班600個。實施健康上海行動。做實做優以家庭醫生為基礎的社區衛生服務,支持區級醫院創建區域性醫療中心。深化檢驗檢查結果互聯互通互認,簡化就醫付費流程,進一步為群眾減輕就醫負擔、改善就醫體驗。
12.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
完成28個鄉村振興示范村建設。完成涉及6萬戶的村莊改造和3.5萬戶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改造。創建17個綠色田園示范基地,建設10萬畝水稻綠色生產基地。加快培育農業經理人、青年農場主等新型職業農民。
13.加快建設國際文化大都市積極籌辦2021年世俱杯
加快建設世博文化公園等公共文化設施。做深做精黃浦江游覽、建筑可閱讀、看大戲游上海等文旅服務,加快建設影視、演藝、電競、藝術品等文創產業集聚區。加快推進徐家匯體育公園、浦東專業足球場建設,新建改建健身步道100條、市民多功能運動場80片、益智健身苑點500個,進一步開放學校體育場館。積極籌辦2021年國際足聯俱樂部世界杯。
14.新建城市綠道200公里
加快建設蘇州河環境綜合整治四期、吳淞江工程新川沙河段、竹園污水處理廠四期等工程,完成1900個住宅小區雨污混接改造,基本消除劣V類水體;擴展綠色生態空間。大力推進崇明世界級生態島建設。新建林地7萬畝。新建綠地1200公頃、城市綠道200公里、立體綠化40萬平方米。
15.進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
對標國際最高標準、最高水平,持續打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深化“證照分離”改革,探索“一企一證”“一業一證”,持續放寬市場準入。加強事中事后監管。深化包容審慎監管,探索“互聯網+監管”模式,深入推進“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強化跨部門聯合監管。
16.新增全市通辦事項100個
健全公共數據標準和共享交換機制,對部門核發的材料和能夠提供電子證照的,一律免予提交相關紙質材料。健全公共數據分級分類開放制度,深化金融、交通、健康、文旅等領域數據開放應用。圍繞高效辦成一件事,深化業務流程革命性再造。推進跨部門跨層級跨區域業務流程系統性重構,強化審批服務事項整合,進一步壓環節、減時間,加快實現業務流程的優化、簡化和互聯網化。加快政務服務線上線下融合,新接入公共服務事項500個。新增全市通辦事項100個。
17.政府帶頭過“緊日子”
各部門一般性財政支出一律壓減10%以上,部門預備經費全部取消。確保社保、醫保、教育等基本民生支出只增不減,確保科技創新、產業發展、基礎設施建設等增強城市發展后勁的支出只增不減。
- 聯系人員:
- 聯系電話:
- Q Q/電郵:
- 微信手機:
- 公司地址:
-
*聯系方式僅供參考,自行聯系與本網站無關,請注意交易風險自行承擔*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