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ongMingS.COM崇明網訊 崇明菜,指的是選用崇明當地原材料,以崇明傳統烹飪方式制作而成的菜。在許多人的印象中,崇明菜一般以普通的農家菜為主。如今,有位土生土長的崇明人,基于本幫菜的傳統用料與制法,并吸收和借鑒國內各大菜系的特色,將這些農家菜重新加工、改良,不僅讓它的口感變得更加豐富,連菜式也盡顯精致格調。他就是花廂沈家院子的主廚張晶晶。

潛心研究崇明菜
靦腆、斯文是初見張晶晶時的第一印象。張晶晶是80后,父親、三個堂哥都是廚師。在耳濡目染下,張晶晶喜歡上了做菜。從17歲學廚開始,張晶晶先后在蘇浙匯、上海和香港新吉士等知名酒店工作,拿手絕活是“本幫菜”。
2009年,張晶晶放棄了在香港新吉士酒店的工作機會,回到崇明。“做了十多年濃油赤醬的‘本幫菜’,我想要開辟一條新的道路。”在崇明明珠湖會所、新崇大酒店等地工作的六年時間里,張晶晶找到了新的方向。他開始沉下心學習、制作、研究家鄉的崇明菜。“崇明菜也可以做出很多花樣,它的未來有無限可能。”
去年10月,來到花廂沈家院子擔任主廚,令張晶晶激動不已。沈家院子由一座老宅改建而成,如今被打造成一家精品酒店。它的定位是利用崇明綠色、新鮮的食材,打造精致的崇明菜。而這正好與張晶晶的想法不謀而合。于是,張晶晶開始風風火火地干起來了。
打造精致崇明菜
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在不到一年的時間內,張晶晶和他的團隊研制出了許多創新又不失本真的菜式。鯧魚、洋扁豆、大閘蟹、咸肉……這些普通的崇明食材,在張晶晶的妙手下,華麗變身成蜜汁熏鯧魚、脆皮洋扁豆、生燜醉蟹、自制咸肉蒸千張等一道道極富創意和特色的崇明菜。其中,脆皮洋扁豆這道菜引起了記者的注意。
洋扁豆,在崇明最常見的做法就是將其與包瓜炒著吃,但這樣的做法對于顧客來說,卻不是最“完美的”。張晶晶告訴記者,一方面顧客一口只能吃到幾顆,特別不方便;另外,也沒有將它的口感發揮到極致。
思忖一番后,張晶晶想到了一個好辦法——將洋扁豆打成泥,然后將其與黃瓜丁混合,再用黃油調制,加入事先做好的金黃色的土豆球中,最后用包瓜粒進行點綴。在保留原汁原味的同時,又有一股清爽的口感,一口一個實在大快朵頤。在擺盤上,張晶晶也是花盡心思。圍邊用的是一口咬下就滿口都是酸甜果汁的紅色爆爆珠,再加上藍色花瓣和綠色樹葉,絢爛的顏色交織讓人眼前一亮。
重現記憶中的崇明菜
不僅有創新菜,張晶晶還開發了一些特色菜。其中,“花廂魚頭皇”是顧客點擊率最高的菜肴,也是唯一一道比較鮮辣的菜。“崇明菜普遍口味比較清淡,我覺得適當加入一點辣椒可以起到開胃的效果。”聽聞后記者品嘗了一番,雖然有點辣卻是恰到好處的口感,可以打開味蕾,令人食欲大增。這道菜以長江里的花鰱魚頭作為主料,再搭配蟹、海參、田螺等7種配料,經過大火熬制,湯味鮮美濃郁,色、香、味俱全。
“以前來到崇明,基本上吃到的都是農家菜。如今,農家菜都這么精致了。特別喜歡這道生燜醉蟹,以前吃的都是生的醉蟹,現在經過熟處理后,吃起來感覺非常特別。濃郁的酒香味再加上崇明的清水蟹,味道真是贊。吃著本地精選的綠色食材,再加上廚師的精心烹飪,配上雅韻的環境,真的是一場視覺和味覺的雙重享受。”來到崇明旅游的吳小姐贊不絕口地說道。
不僅有創新、精致的菜品,張晶晶還致力于為大家展現記憶中的崇明菜,比如草頭咸菜炒飯,如今已經很少出現在家中的餐桌上了,更不用說崇明的飯店和酒店了。“小時候父母經常給我做這個炒飯,甜甜咸咸的味道一直讓我難以忘懷。我想讓大家重拾記憶中的味道,也想讓更多顧客了解崇明最原生態的味道。”
李瑋佳是沈家院子的總經理,對于這道飯菜,她也是感觸頗多。李瑋佳從小生長在市區,從來沒有吃過草頭咸菜炒飯。她還記得第一天來到沈家院子工作,忙碌了一晚后,主廚為她炒了這道飯。“這炒飯外表這么不起眼,能好吃嗎?”李瑋佳心里泛起了嘀咕。但當她嘗過后,她的臉上卻綻放出了滿足的微笑。“去過許多地方,嘗過許多美味,這道菜卻讓我感覺到像媽媽做的飯一樣。那是一種‘嘗盡人生繁華,還是平淡最真’的幸福味道。”
經過張晶晶的改良,“百變多姿”的崇明菜呈現在顧客眼前,深受歡迎。而“將農家菜做到極致”這個目標,張晶晶和花廂沈家院子已經跨出了一小步。未來,張晶晶還想借崇明舉辦花博會的契機,以花為主題研制更多的崇明菜,助力崇明菜登上更大舞臺。
- 聯系人員:
- 聯系電話:
- Q Q/電郵:
- 微信手機:
- 公司地址:
-
*聯系方式僅供參考,自行聯系與本網站無關,請注意交易風險自行承擔*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