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ongMingS.COM崇明網訊 印象中的農資商店該是什么模樣,陳舊的店鋪、年邁的店員,抑或是雜亂無章的陳列?在崇明,一個由1個服務總倉和16個門店組成的綠色農藥供應網絡,一舉打破了傳統農資店點對點單一銷售的模式,依托大數據、云計算等智慧手段,農業種植由大數據診斷病蟲草害,無人機飛防代替了人工植保,信息技術支撐下的農資銷售更加便捷智能……“農資新零售”模式在生態島悄然上線。

16個門店之一的港沿鎮綠色農資店位于合五公路與草港公路交界處,走進一看,寬敞明亮的店內除了銷售綠色農藥外,還展示了各類綠色防控物資、生態肥料和無人機。
門店里,最引人注目的莫過于一個碩大的電子屏,這個被稱為“崇明智慧農業大腦”的高科技產品整合了GIS地理信息系統、農資封閉式管控系統、農業智能管控、數字流通、智慧農機等子系統,通過“一張圖”便可以直觀、全面地了解崇明農業的整體情況,從而實現全區綠色農業一體化智能管控。
大屏正中顯示的是崇明的行政區劃,通過不同色塊,每一個地塊上的種植類型、坐落位置及周邊農業環境清晰可見,這些數據都是基于GIS地理信息系統得出的。屏幕的正下方則是一套綠色農資的封閉式管控情況,包括農資經營、農資購買和農資廢棄物等數據的匯總。
“我們通過社會公開招投標,遴選出第三方運營商作為承擔綠色農資市場化服務主體。有了這套管控體系,再結合統計采集的GIS信息,綠色農資會以農業主體的身份證作為唯一標識,實現生產經營信息、補貼信息相匹配。”門店負責人陳東向記者舉了個例子,農戶在門店結算臺刷身份證購買了農資產品后,平臺就會自動比對農戶地塊信息、經營規模、種植類型等信息,后臺也將結合其歷史采購記錄、回收記錄,及時分析預警本區農業生產的用藥趨勢和強度,協同開展地產農產品安全檢測和監管檢查工作。
此外,系統還會及時更新銷售數據,便于管理者實時統計。“這套系統最大的優勢在于收集數據,對農資購買、使用、回收等全過程實行智能管控。”
記者獲悉,對于綠色農藥的推廣、使用、回收,崇明已形成了一個較為完善的體系。為了讓生產源頭可控制,崇明建立了綠色農業封閉式管控,明確了農藥使用標準,制定形成綠色農藥推薦目錄,推廣應用于農業生產防治;
一個“1個總倉+16個門店”的綠色農藥供應網絡,實現了綠色農資“銷配收”一體化運營,像采購、配送和回收等服務均由綠色農資門店提供。
此外,崇明還進一步完善了農藥追溯體系,依托集生產主體、農資需求、監測檢測信息庫為一體的信息化管理平臺,對接農業GIS系統數據,實現農藥全程智能化管控。
近年來,崇明致力于推行綠色生產生活方式,特別是在綠色農藥的使用以及回收處理上不斷加強力度,為生態島綠色農產品和環境質量“保駕護航”。
2018年崇明綠色食品認證率達70%,綠色農藥覆蓋率達80%以上。接下來,崇明還將推進綠色農藥全覆蓋,加快推廣農業綠色生產,力爭到2020年綠色食品認證率達到90%。
- 聯系人員:
- 聯系電話:
- Q Q/電郵:
- 微信手機:
- 公司地址:
-
*聯系方式僅供參考,自行聯系與本網站無關,請注意交易風險自行承擔*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