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br id="iwewg"></abbr><table id="iwewg"><wbr id="iwewg"></wbr></table>
<li id="iwewg"><dl id="iwewg"></dl></li>
<dl id="iwewg"></dl>
  • <button id="iwewg"><input id="iwewg"></input></button>
  • 我想要找商家...
    崇明外賣
    崇明休閑
    崇明旅游
    崇明修身
    崇明消費
    崇明生活
    崇明公事
    崇明名企
    我想要看信息...
    新聞資訊
    工作生計
    游玩問道
    會員活動
    直播娛樂
    業務合作
    廣告招租 廣告招租 廣告招租

    他辭去鐵飯碗扎根崇明島22年賦予綠色想象力

    2019-05-20 18:34    上觀新聞    評論:0    瀏覽:975
    分享到:
    ChongMingS.COM崇明網訊 沈竑這個人,有點“閑不住”。25歲碩士畢業后,他捧上了國家海洋局的“鐵飯碗”,卻在33歲時放棄了這一切,“另起爐灶”跑到崇明去養蟹。
    ChongMingS.COM崇明網訊 沈竑這個人,有點“閑不住”。25歲碩士畢業后,他捧上了國家海洋局的“鐵飯碗”,卻在33歲時放棄了這一切,“另起爐灶”跑到崇明去養蟹。


    40歲時他突發奇想準備在稻田里養小龍蝦,為此專門在崇明豎新鎮成立了一家生態農業公司,如今“稻蝦鱉”共生的產業鏈已成熟,產品叫好又叫座。

    53歲時他發現林地里的溝渠可以用來養魚,就在百余畝林地里開始嘗試,如今成群的魚在林間小溪里暢游,養出來的魚健康又美味。

    今年55歲的沈竑已是上海春潤水產養殖專業合作社理事長、上海灘涂生物資源開發研究所所長,可談及生態農業的發展,他依然“腦洞大開”,依然充滿“綠色想象力”。

    在很多人的想象中,“農業”和“穩定”天然相關,可沈竑為啥一直在“折騰”?“我是搞技術出身,從事農業也要和一般農民有差異,必須要多動腦子,這也是都市現代綠色農業的發展趨勢。農業是有潛力、有吸引力的,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能讓更多市民吃到安全放心的農產品。”

    不要“鐵飯碗”,跑到崇明去養蟹

    沈竑是浙江湖州人,大學學的是水產養殖,1989年在當時的上海水產大學研究生畢業后,被分配到國家海洋局東海環境監測中心工作,30歲出頭就晉升為高級工程師。

    這樣的職業生涯起點,可謂順風順水,不過“閑不住”的沈竑并不滿足于現狀。“我想從事水產養殖與科研,正好當時工作中常坐著漁船到崇明、長興、橫沙三島做生物資源調查,發現蟹苗難以繁殖、全靠捕撈,價格昂貴,就想挑戰下自己。”

    1997年,沈竑辭去了國家海洋局的工作,跑到崇明島,受聘于上海瀛生實業有限公司,研究河蟹繁殖。“當時很多人把‘進城’當畢生追求,主動跑到農村去養蟹,確實需要一定勇氣。不過如果有機會再來一次,我還是會這樣選擇:從事自己想做的事,才能獲得內心的滿足。”

    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蟹并沒有那么好養。沈竑先后在崇明團結沙等養殖基地工作,當時的生活條件非常差:基地里沒有自來水、沒有有線電視、沒有空調和浴室,晚上的娛樂活動就是守著一個圖像模糊的電視機;三伏天關著房門太熱,一開門就有無數蚊子來“打招呼”;寒冬臘月里,北風鉆進門縫,凍得人直哆嗦。

    在這樣的環境里,沈竑堅持研究,最終繁殖出了崇明首例人工河蟹苗。“在顯微鏡下看到河蟹胚胎出現心跳時,那種快樂無以言表,最終河蟹胚胎順利發育成熟、破膜而出。那次成功,堅定了我扎根崇明從事生態農業的決心。”

    怎么讓水稻更綠色生態?他在稻田里養小龍蝦

    2004年,沈竑又有了新想法:民以食為天,他想嘗試下種水稻。能否和自己的老本行——水產養殖結合起來?這一琢磨,“稻蝦共生”的種養模式就有了雛形。

    “種水稻,我是‘半路出家’,拼產量肯定拼不過有經驗的老農。但我是做技術出身,所以就想嘗試技術創新。”沈竑告訴記者,在稻田里養水產的做法早已有之,“稻魚共生”在浙江等地有悠久的歷史,并形成了穩定的消費市場。養魚能減少水稻病害,因為魚的活動增加了水體流動、疏松了土壤,為水稻提供了更優良的生長環境。而且,魚是一種很好的“監測器”,如果魚的生長出現異常,就說明田里的水有問題,可及時采取措施。

    經過研究后沈竑發現,魚苗對于稻田里農藥的敏感性,不如蝦苗和蟹苗。“既然要選‘監測器’,就要選對環境最敏感的。蟹的敏感性不如蝦:蟹苗一般是繁育后投放到水稻田中,已有一定的抵抗力,相當于在水稻田里‘上幼兒園’;而蝦苗不是,蝦苗可以在最初的繁育階段就投放到水稻田里。”

    選河蝦還是小龍蝦?沈竑最終選了小龍蝦,因為河蝦的繁殖季節和水稻的生長時間不匹配:河蝦是秋天繁殖,避開了稻田農藥的使用高峰,“監測效果”不理想,小龍蝦的繁殖時間和水稻田的農藥使用時間匹配。“如果小龍蝦能安然在水稻田里繁育下一代,農藥指標就一定沒問題。”

    于是,沈竑2004年在崇明豎新鎮流轉了數百畝土地,成立了一家生態農業公司,嘗試“稻蝦共生”種養模式。要投放小龍蝦就必須要開挖生態環溝,并降低水稻種植密度,稻田通風、光照條件好,小龍蝦也有稻田害蟲可吃,當年水稻和小龍蝦都有了可喜的收成。

    “稻蝦共生”初獲成功,沈竑還不滿足:這個“生物鏈條”能不能更長些?甲魚以龍蝦為食料,能不能探索“稻蝦鱉”共生?


    2008年,上海春潤水產養殖專業合作社成立,一條種養結合的產業鏈進一步完善:水稻生長過程中產生病蟲害,可依靠小龍蝦、鱉來解決;小龍蝦是鱉的美食;水稻種植過程中不施化學農藥,田里的益蟲種群數量增加。在這種模式下,水稻生態無污染、小龍蝦肥壯、野生鱉營養價值高,可謂“三贏”。

    如今,沈竑將合作社里養了兩年的鱉轉手給家庭農場養殖,同時提供技術支撐,生產出的農產品統一銷售,帶動周邊家庭農場致富。目前,春潤合作社的合作伙伴已有十余家。

    魚不養在“花園洋房里”,而是養在“跑道上”

    沈竑的“想象力”還不止這些。從2017年開始,他又開始研究新項目:跑道養魚。

    所謂“跑道”,其實就是活水,魚在其中一直保持“跑步運動”,養出來的魚就更好吃。更關鍵的是,這些“跑道”位于崇明的林地里,水體自凈化能力強,對環境的壓力大大減小。

    在崇明豎新鎮的一片林地里,記者看到了這些“跑道”。這片林地目前有120畝,其中有4條25米長、4米寬的河道,這些河道都是在林地里原先溝渠的基礎上開挖而成,每條河道的一端都裝有一個水泵,可以讓河水達到每秒0.5米左右的穩定流速,加州鱸魚、昂刺魚等在里面歡快游動。“就像林間小溪一樣。”沈竑說。

    沈竑告訴記者,傳統的魚塘養魚,是把魚養在“花園洋房里”,魚雖然也在游動,但“運動量”不夠,肉質、口感往往一般。“我們讓水流起來,讓魚游起來,魚的運動量增大,肉質就會更好。而且,我們在每條河道的末端3米處裝上濾網,魚過不去、魚的排泄物可以過去,這塊3米乘以4米的空間就成了魚的衛生間,確保魚的生存空間干凈。”含有魚類排泄物的尾水,會先進入附近農田,農田吸收一部分尾水養料后再經過溝渠、濕地通過生物手段凈化過濾,經過處理的尾水可再次進入河道供水產養殖之用。

    這樣做之后,不止林地更有活力、魚塘有了升級版,還能有其他收獲。“以后,凈化后的‘水溪跑道’里會有各種小魚小蝦,還能看見水草,鳥兒也會不請自來,形成‘水在林中流、魚在水中游、人在林中走、鳥在林上飛’的美麗景象。”

    沈竑告訴記者,從事任何行業都應該保持好奇心,保持探索的欲望,農業也是如此。“農業很有趣、很好玩,希望更多有技術、有熱情、有想法的年輕人才到農業領域來‘開腦洞’、來發揮想象力,共同助力都市現代綠色農業發展。”

    • 聯系人員:
    • 聯系電話:
    • Q Q/電郵:
    • 微信手機:
    • 公司地址:
      *聯系方式僅供參考,自行聯系與本網站無關,請注意交易風險自行承擔*
    0 頂一下
    如需發表您的回復,請先 登錄 或 快速注冊 。
    評論總數:0

    網友評論


    微信掃一掃  分享朋友圈

    廣告位

    崇明廣告展示
    崇明廣告展示
    崇明廣告展示

    查看關聯商家信息

    上海崇明島豎新鎮春潤水產養殖專業合作社 大新鎮春潤水產養殖合作社

    0點評, 0留言, 2437瀏覽
    人均消費:¥0 元
    運營時間:08:00-20:00
    運營狀態:正常營業
    聯系商家 我要點評 留言

    我要投稿

    廣告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