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ongMingS.COM崇明網訊 崇明島作為中國第三大島嶼,水資源、物種資源豐富,如何增加生態資產、減少生態負債,建設世界級生態島,是擺在面前的重要課題。記者從長江生態環境保護“每月一訪”活動中獲悉,目前崇明已基本實現農村生活污水達標排放全覆蓋、農村生活垃圾分類全覆蓋、農業廢棄物處理全覆蓋,這意味著離打造世界級生態島的目標越來越近。
小小集裝箱水質大變樣
水是崇明發展的血脈和根基,農村生活污水處理是世界級生態島建設的重要內容。
在陳家鎮花漂村的公共綠地上,一座身披彩繪外衣、占地約10平方米的小型“集裝箱”靜靜佇立在花叢中。這是上海電氣環保集團為崇明量身定制的一款一體化生活污水處理站。花漂村黨支書張鍇敏介紹,花漂村附近100多戶農家每天排放約30噸生活污水,經由這個“集裝箱”的生物處理、吸附除磷后,水質穩定達到“一級A”標準。以前鄉親們的生活污水直接排放到陳北河,有了這套凈水設備,陳北河水質得到極大改善,從劣V類提升至四類水質。據透露,經過一系列治理舉措,村里的黑臭河已于去年全部清除,劣V類水體也將于3月底完成清除。
據了解,崇明2018年底建設完成了19.2萬戶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提前兩年實現污水處理全覆蓋。
200公斤濕垃圾就地消化
生活垃圾分類作為世界級生態島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崇明區已基本形成“全域覆蓋、全程閉環、全面處置、全民參與、全智管理、全力保障”的生活垃圾分類制度體系,初步走出了一條綠色低碳生活新路。
在陳家鎮裕安社區公建配套16期里,有一棟特殊的一層建筑,這是崇明唯一一處建在居民區的濕垃圾處理站。屋內一角,安置著一個大型濕垃圾末端處置設備,通過強力粉碎、壓榨脫水、高溫烘干、生物發酵等一系列工藝,可將濕垃圾變廢為寶。尾料經生態處理后再利用,成為有機肥,全部用于林帶綠化。
這套設備于去年9月試運行,濕垃圾不過夜、不出小區,做到小區濕垃圾一日兩清,實現了封環處置。居民將垃圾定點分類投放后,垃圾收集員將濕垃圾運到小區的濕垃圾處理站進行有機處理。據了解,裕安社區公建配套16期共有1148套房,入住約500戶,平均每天約產生200公斤濕垃圾,全部在小區就地消化,實現日產日清,循環利用。濕垃圾通過生態處理變成有機肥,為陳家鎮林帶內的樹木提供了養分。
農業廢棄物變廢為寶
作為農產品生產大區,水稻秸稈、菜葉菜梗怎么處理?經過不斷努力,崇明區摸索出了一條變廢為寶之路。
去年以來,崇明區聚焦農林廢棄物,采取政府支持、市場運作、社會參與、分步實施的方式,建立完善從生產端到收集端的一體化工作鏈,形成“政府主導、企業參與、分鎮推進、分類實施”的收集模式。通過政策引導和激勵,提高企業、機構等參與收集的積極性。
- 聯系人員:
- 聯系電話:
- Q Q/電郵:
- 微信手機:
- 公司地址:
-
*聯系方式僅供參考,自行聯系與本網站無關,請注意交易風險自行承擔*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