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ongMingS.COM崇明網訊 作為“豐水”地區的上海,河道、排澇設施方面基本均已配套齊全,如何消除田溝灌溉養護這最后一處管理“短板”,一直是政府部門關注的重點。記者昨天從市水務局了解到,申城通過試點農業水價綜合改革,進一步盤活水資源。試點以來,農田用水成本普降三成,市、區、鎮三級補貼通過考核機制發揮激勵作用。
昨天上午,天空中飄著淅淅瀝瀝的小雨,張巷村塘灣旁的溝渠里,水嘩嘩地流淌著,一旁的水泵站,用水用電的數據通過遠程遙控發送到了村監控系統。“如今,咱村里的農業用水可是大變樣嘍。”看著眼前這一幕,農業村長吳菊云欣慰地說道。
原來,張巷村所在的青浦朱家角鎮啟動了農業水價綜合改革,作為申城首批試點區之一,一年多來,變化翻天覆地。青浦是典型的江南水鄉,具有農業發展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和生態環境,長期以來一直是上海的水之源、食之源。全區現有農田灌溉面積19.08萬畝,約占全市灌溉農田面積的10%。可是,包括灌溉泵站、灌溉渠道在內,很大一部分設施為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建設,普遍老化嚴重。不僅如此,由于農村田間管理模式較為粗獷,若灌溉不當,氨氮、總磷指標容易偏高,從而產生污染。用水效率不高、設施維護得不到保障等問題突出,影響著國家糧食安全和水安全,影響著上海水環境改善和鄉村振興。
據朱家角鎮副鎮長沈培介紹,在被確定為綜合改革試點鎮之后,其制定了《朱家角鎮農田灌溉設施長效管理及農業水價綜合改革試點工作實施方案》,建立鎮、村、大戶三級管養體制,分級管理,責任到人。“改革前,每年每畝農業用水成本是200元,如今,通過長效管理已降至130元。”沈培說。
記者了解到,農業水價綜合改革秉承“不增加農民負擔”為原則。以朱家角鎮為例,130元/畝的成本中,由村一級承擔的費用基本在10元/畝,剩余的120元則專門采用了市、區、鎮三級補貼的方式,設立諸如農田長效管理獎勵、節水獎勵、落實固定灌溉站人員補貼等項目,通過考核機制來發揮和激勵農戶的干勁,將水資源進行盤活。
如今,無論農戶還是村、鎮級干部都普遍感受到,田間設施面貌煥然一新。“農田水利設施使用壽命變長了,用水節省了,污染少了,管護成本相比改革前節約了近30%。”青浦水務局副局長王維維說。
“2017年,包括青浦、松江、崇明在內的全市三個區進行了試點,這些成功的模式將在2019年在全市全面推廣。”市水利管理處農水科科長李曉云說。
- 聯系人員:
- 聯系電話:
- Q Q/電郵:
- 微信手機:
- 公司地址:
-
*聯系方式僅供參考,自行聯系與本網站無關,請注意交易風險自行承擔*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