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ongMingS.COM崇明網訊 每一粒米顆粒飽滿、香氣濃郁,吃口更香糯。昨天,首批崇明“兩無化”(不用化肥和化學農藥)大米正式上市,這是申城首批全程采用“兩無化”方式種植的大米。

歷經115天自然生長
崇明區農委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兩無化”大米立夏播種、小滿插秧、夏至抽穗、深秋收割,歷經了115天的自然生長。23日是秋分節氣,也是首屆“中國農民豐收節”,這是崇明為市民奉上的一份豐收之禮。
探索種植“兩無化”水稻,是結合“高科技、高品質、高附加值”的發展目標探索一項新舉措。今年,崇明在全區水稻規模種植基地中遴選了1萬余畝優質水稻田,探索研究“兩無化”種植模式,其中僅有500畝水稻在國慶節前上市供應。這些水稻生產基地只施用科學優選的水稻有機肥品種,并嚴格做好生態環境指標測試監控,確保有機肥質量安全。同時,基地采用“稻鴨共生、稻蟹共生、稻蝦鱉共生”等立體種養模式,采用生態防治措施和物理防治措施避免病蟲草害。
天然環境和土壤優勢也是“兩無化”種植的重要保證。四面環水的地勢天然阻隔屏障了外界有害物質的污染,河口沖積島的土質呈弱堿性,最對水稻的“胃口”。
高科技提供強大賦能
高科技助力,為“兩無化”水稻種植提供了強大賦能。在水稻種植基地里安裝運用了土壤、水質、氣象及視頻等物聯網傳感器,能實時智能追蹤水、土、氣等水稻生長環境的變化,系統終端在完善農業信息數據收集的基礎上還能進行分析預測,進行農事行為識別、生長周期識別及病蟲害識別檢測等,已初步實現對農事行為監管、生長監控及病蟲害識別等方面的綜合智能管控。

在種植、收獲、加工、流通等各環節,系統都可自動識別相關作業并記錄信息,這些信息和大米上市前的檢測結果都將濃縮進一個二維碼,貼在包裝袋上。消費者用手機一掃,就能看到一袋大米全生命流程的詳細“檔案”。今后,“兩無化”水稻田智能管控的相關經驗將進一步完善提升,并應用于農業其他領域。此外,今年崇明專門組建了“兩無化”水稻種植專家技術團隊給予全程指導和監管,區級層面還有資深農業科技人員點對點全程跟蹤服務指定生產基地,提供指導和幫助。
種植基地負責人表示,“兩無化”大米對標歐盟、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或地區指標,經測試,每百克蛋白質含量、碳水化合物含量等各項指標均明顯高于國標。據悉,首批崇明“兩無化”大米只能通過在線方式購買,微信小程序“崇明米道”是官方唯一指定銷售渠道。目前,崇明“兩無化”大米只銷售一種規格,即6斤的禮盒裝,售價統一為298元。從9月22日至24日,崇明區在上南路168號世博源3區B層連續舉辦三天展示會,開展展示試吃等活動。
崇明商家網表示:切勿過分迷信生態,市民可按需購買。未來農民越來越少,國家和農業公司應該本著科學精神,有化并不代表絕對有害,人體健康講究的是基因平衡,有益菌有害菌是相對論(1.白血病的白血球紅血球,多了少了都是病。2.脂肪多了肥胖,少了營養不良。3.缺鐵缺鋅缺鈣缺氟化物等各類元素,都會導致健康問題),健康雖說注意病從口入,但人們往往忽略的是牙齦出血,導致病菌進入血管造成的各類疾病的一大途徑。就跟轉基因食品一樣,對某些特定的人員可能存在風險,本來缺失某些基因的人,長期食用而缺失更多需要的元素,那也是一種危害;從另外一方面來說,如該元素過多攝入,又對某些特定人員也是有害的,所以是相對論,有化肥農藥生產的糧食也未必就絕對有害,只是應該在農藥施肥上注意用量才是關鍵,生產企業在管控上注意安全標準;另需要考慮全國的糧食保障供給問題和災年失收問題,而不是盲目跟風,建立在試驗試點方案上可行,但并不適合全國農業生產穩定上實施。
- 聯系人員:
- 聯系電話:
- Q Q/電郵:
- 微信手機:
- 公司地址:
-
*聯系方式僅供參考,自行聯系與本網站無關,請注意交易風險自行承擔*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