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ongMingS.COM崇明網訊 無論寒冬酷暑,總有一批批大學生和藝術家模樣的“外鄉(xiāng)人”往崇明港西鎮(zhèn)北雙村的上海陽剛民間音樂館跑,他們有的是民間音樂家和愛好者,想去看看這個被圈內人津津樂道的音樂館到底是啥樣,有的是大學音樂系的學生和老師,不少音樂院校的碩博研究生都把那里當作撰寫民間音樂研究論文采編考證的重要地方。
“很欣慰,這里收藏的中國民間音樂的實物資料得到了大家的關注和喜愛。但我們還做得不夠,今后還要想更多辦法,讓民間音樂在更廣范圍內傳承。”陽剛民間音樂館“館主”、上海陽剛電子有限公司董事長楊剛說。
企業(yè)家喜歡往舊書攤跑
上海陽剛電子有限公司董事長楊剛是一個民營企業(yè)家,從小熱愛中國的民樂文化。“有了一定資源后,我就想自己收集包括崇明瀛洲古調在內的民間音樂史料,為傳承民間音樂做點事,既完成了自己的夙愿,也是對家鄉(xiāng)和社會的一種回饋。”
“瀛洲古調派琵琶”也稱“崇明派琵琶”,是“瀛洲古調”琵琶曲和演奏技法風格的總稱。“瀛洲古調派琵琶”取南、北派琵琶之長,是著名的中國琵琶流派。不過,由于各種原因,如今能演奏瀛洲古調的人屈指可數(shù),曲譜也已流失不少。
為了搜集民間音樂史料,楊剛數(shù)年前開始“不務正業(yè)”起來,往返于國內各地的垃圾回收站、舊書攤、收藏品市場,尋找與中國民間音樂有關的實物資料。剛開始“尋寶”時,他還穿西裝、打領帶,一副企業(yè)家的派頭,但漸漸的,他摸出其中的門道:“賣家一看你西裝筆挺,開價就要高許多。”于是,他索性脫下西裝,換上舊衣服,不僅避免了“挨宰”的風險,還能夠隨時隨地去滿是塵土的舊物中翻撿。
楊剛收藏了大量樂譜、音樂雜志、名家手跡、照片等珍貴文獻資料,逐漸在這個圈子里有了名氣。一次,他去一家舊物店買藏品,討價還價之際,店主說道:“我這東西絕對好,楊剛你聽說過伐,他在我這買了20多萬的藏品了。”全然不知,眼前的這位就是“大名鼎鼎”的楊剛。
有時候,打動賣家的并不只是金錢。一次,楊剛從四川的“線人”那得知一本《瀛洲古調》曲譜在一位成都的老人手中,楊剛立即趕去成都,來到老人家中求購。老人深知這本曲譜的價值,認為他是文物販子,一口回絕。楊剛無奈,只好對老人說:“我不是文物販子,真的是想做一些傳統(tǒng)文化的保護!”
求購無果后,楊剛不死心,在附近的小旅店住下了。等到第三天,老人帶著曲譜找上門來。原來,老人核實了楊剛的身份后,決定將曲譜無償贈予他:“你這么堅持,我很感動,也信任你。這本東西是應該回到它的故鄉(xiāng)去了!”
重保護,更要有傳承
除了對民間音樂保護之外,楊剛更看重傳承。在他自己的公司內,他建了一座“上海陽剛民間音樂館”。音樂館創(chuàng)建于2008年,建筑面積1180平方米,內設陳列館、資料庫、研究室、辦公室、排練廳、交流廳,還建立了網站。
陽剛民間音樂館在參與保護和傳承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崇明瀛洲古調的同時,還積極搶救、收藏有關民間音樂的各種樂譜、手抄本、手稿、影像資料和實物,目前共有各類藏品八千余份,尤其是江南絲竹、琵琶五大流派及廣東音樂在近代以來各個時期的重要版本和相關的唱片、影像資料等,音樂館已幾乎悉數(shù)收入。
在港西鎮(zhèn)黨委政府的支持下,這些年陽剛音樂館舉辦了各類講座、音樂會、研討會,開展樂曲排練培訓等,這里還成了崇明青少年民樂教育傳承基地,并與港西中學合作開展“民間音樂進校園”、“鄉(xiāng)土文化進校園”等項目。
楊剛還邀請音樂家顧冠仁為藝術顧問,負責新江南絲竹音樂創(chuàng)作,由顧冠仁用崇明山歌中的音樂素材作曲、楊剛作詞的描寫崇明島秀麗風光、崇明人民幸福生活的作品《清清洋山河》一問世就受到大眾的喜愛。“第一次拿到樂譜哼唱出優(yōu)美的旋律時,我不禁流下了感動的眼淚,音樂太美妙了,感覺又回到了自己的出生地——洋山河河畔。”楊剛告訴記者。
音樂館還聯(lián)絡發(fā)起成立了“長三角江南絲竹音樂聯(lián)誼會”,聯(lián)誼會由江蘇太倉絲竹、江陰顧山周少梅絲竹、蘇州絲竹、南通新空間絲竹,浙江杭州古運河絲竹、上海老城廂長橋絲竹和瀛洲古調發(fā)源地崇明島的瀛洲絲竹等組成,致力于開展江南絲竹文化的搶救、整理、傳承、編創(chuàng)等活動。
以一己之力,花成百上千萬元辦一個音樂館,這些錢花得值不值?“傳統(tǒng)音樂文化也許并不如地上或地下的遺跡那么輝煌壯麗,但它通過口耳相傳或行為聚集,保存下來的歷史文化信息是任何遺存所無法替代的。我會把這份事業(yè)一直做下去,希望讓更多人關注民樂、喜愛民樂。”楊剛說。
- 聯(lián)系人員:
- 聯(lián)系電話:
- Q Q/電郵:
- 微信手機:
- 公司地址:
-
*聯(lián)系方式僅供參考,自行聯(lián)系與本網站無關,請注意交易風險自行承擔*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