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ongMingS.COM崇明網訊 還給這些缺愛的孩子們一個完整的童年,給他們一個健康、快樂的港灣,崇明走出了第一步。離開學還有兩個星期,但崇明區崇西中學里早已忙碌了起來。新學年,學校將迎來新的一批“住宿生”——從9月起,這里將成為廟鎮小學和崇西中學的新一批住宿孩子的“家”。
去年9月,為進一步對家庭教育相對缺失的兒童進行教育幫助和情感關懷,提高未成年人的保護質量,崇明區教育局決定在廟鎮小學、崇西中學試點建設義務教育階段寄宿制學校。經過本人申請、資格審核,全區60多名家庭不完整的中小學學生,走進了寄宿制學校,開啟了一段全新的寄宿生活。
初衷,源自于一項調查數據——截至2015年9月底,崇明縣在校學生共有特殊家庭學生4866人,占全縣在校學生數的16.66%,其中包括孤兒、父母離異、失蹤、低保貧困、留守兒童等。由于家庭教育和親情關愛的缺失,農村孩子中的心理不健康、厭學逃學、行為偏差、甚至違法犯罪的現象在這個群體中發生較多。
還給這些缺愛的孩子們一個完整的童年,給他們一個健康、快樂的港灣,崇明走出了第一步。
最溫暖:早上有人叫醒我
柏永健是崇西中學的校長,他的案頭,總是放著一本寄宿生教育基本規劃和教育隨筆,只要有時間,他就會靜下來翻翻之前的記錄,并把近來瑣碎的事件、隨筆和記錄給繼續寫上去。
去年六月,當他接到要在崇西中學設立寄宿制學校通知的時候,他也曾感到壓力巨大。“寄宿制對那些家庭教育缺失的孩子來說是非常有幫助的,但這項工作將耗費老師們非常多的時間和經歷,學生們年紀也偏小,心里確實沒有底。”但是讓柏永健欣慰的是,所有參與其中的老師和宿管阿姨們,都表現出了非常高的責任感,全身心地愛著這些孩子。在崇西中學,住著本校和廟鎮小學所有住宿的孩子。
崇西中學203寢室里,住著廟鎮小學3個五年級的男孩,寢室長是小錢同學。一年來,小錢同學已經習慣了這樣的生活:每天早上,被宿管阿姨溫柔地叫醒,然后洗漱吃早飯,去學校上課。晚上放完學,和另外兩個同學回到宿舍,做作業、寫字,還會有學校的老師來“串門”。
家里接連的變故,讓小錢同學成為了“沒人疼”的孩子,家庭教育的嚴重缺失,也給他幼小的心靈帶來了巨大的創傷。剛到學校的時候,他生活幾乎不會自理,一年之后,老師和宿管阿姨教會他疊被子、洗衣服,平時找他聊天、談心。小錢同學說:“我最愿意待的地方就是宿舍,這里有人幫我、教我,也有人關心我。”
最重要:給予他們面對生活的勇氣
這些生活在學校的孩子,多來自于不完整的家庭:有的父母離婚,有的父母殘疾或是已經不在世,個別的甚至連祖輩都不在了。對于這些遭遇了變故的孩子而言,學校搭起了他們通往社會的一座橋。
初三那年,個子矮小的小朱同學成為了金鑫老師班上的學生。問起他當時申請住宿的原因,他只說了這么一句:“我想換換環境”。
金老師開始關注他,先是因為發現他總是用頭撞桌子,接下來,是在宿舍里跟同學發生矛盾,導致在床上大哭大叫,垂頭頓足,往地上摔東西;一個月后,更極端的事情發生了,與同宿舍的同學發生口角后,小朱同學失蹤了。所有值班教師、生活教師、全體寄宿同學拿來應急燈、手機、電筒,在黑黢黢的校園里找了半個多小時,才在學校總務處后面的草叢里找到了瑟瑟發抖的他。
慢慢地,金老師了解到他的狀況:父母未婚生子,沒見過母親,父親常年上海打工,與爺爺奶奶相依為命,去年奶奶去世,爺爺只顧自己,經常不做飯,不給零花錢,姑姑有時會到家里,他才會吃到一口熱飯……
金老師意識到,對于一個即將踏上社會的孩子而言,小朱的狀態令人擔心。為了幫助他“換換環境”,金老師想盡了一切辦法:換同桌——讓班中成績最好、卻跟他有類似經歷,樂觀向上的學生跟他做同桌,同時讓班里寄宿的幾個男生經常陪伴他,也將這個做法在私下里傳遞給班上其他同學,大家都來保護這個“小男孩”。她還把他爸爸從上海請來,告訴他:哪怕電話,也要經常打一打,讓小朱同學知道,父親還是很愛他的。此外,金老師還托付各任課教師多給他點關心和關注,幫他解決學習上的問題,同時請來了學校的心理輔導與他談心,溝通,疏導。
一個學年下來,經歷了捉摸不透、心驚膽戰到“沉著應戰”的過程,金老師欣喜地發現,小朱已經完全融入了班級大家庭。他積極地參加運動會、藝術節,成為了大合唱的主力領唱,學習成績也穩中有升,擠進了班級里的第一梯隊。
從關心、關懷,到為他們打開一扇面對生活的窗,參與其中的老師們,感悟得更多。金鑫說:“我們需要做的,不僅僅是去關心、愛心這些孩子,更重要的,是更能給他們面對生活的勇氣和獨立生活的能力。”
- 聯系人員:
- 聯系電話:0
- Q Q/電郵:
- 微信手機:
- 公司地址:
-
*聯系方式僅供參考,自行聯系與本網站無關,請注意交易風險自行承擔*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