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ongMingS.COM崇明網訊 近日,記者從上海市委宣傳部獲悉,“十二五”期間,上海一直大力發展社區文化活動中心建設,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奠定了扎實的物質基礎。截至2015年底,全市共建設標準化社區文化活動中心226個,覆蓋了2014年底前設立的209個街道鄉鎮。在“十三五”期間,上海將更進一步完善公共文化設施網絡,適應上海超大城市特點和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使全市社區文化活動中心布局更均衡,功能更完備,運行更有效。
文化、娛樂、健身全供應
走進靜安區石門二路社區文化中心,3000多平方米的清末民初建筑古色古香。青少年科技探索館、武定書場、健身房、信息苑、合唱室、舞蹈室、公共圖書館……細數過去,一間間功能分區明確的活動室里,人氣興旺。據負責人介紹,每年來文化中心活動的總人次,可以達到50余萬之多。
在文化中心的健身房內,記者遇到了揮汗如雨的陳鳴亮。他告訴記者,社區開設的健身房價格惠民而且離家也近,里面的設施不比專業健身房差。記者了解到,從2011年至2015年,市體育局在有條件的社區文化活動中心共建設“社區百姓健身房”125個,一般公益年卡收費在400元以下,讓更多社區居民有機會到健身房參加鍛煉。
與此同時,自2013年上海首批4家社區創新屋向社區居民開放,截至2016年1月,社區創新屋總數達79家,覆蓋全市16個區縣。創新屋在激發、引導社區居民創新熱情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社區文化中心建設在數量上增長的同時,也一直在探索著如何滿足市民更多元的文化娛樂享受,實現功能上的全面和專業化。
引入社會化、專業化管理
如今的社區文化活動中心,硬件設施越來越齊備和完善。然而,光有了硬件設施是遠遠不夠的,必須建、管、用同步謀劃,軟件硬件同步推進。
城市草坪音樂會、國際藝術節“天天演”、“書香思南人文中軸”閱讀推廣、老碼頭爵士樂等一系列文化品牌,都是黃浦區在探索公共文化服務管理方式上交出的滿意答卷。為了引入社會化、專業化管理,廣泛吸引社會力量,黃浦區一些街道根據自身特點,有選擇地實行直管模式、完全托管模式或部分托管模式。管理模式上的改變,為社區文化活動中心注入著更豐富的文化服務種類。
市文廣影視局公共文化處副處長符湘林表示,2015年3月,上海正式印發《關于推進上海市社區文化活動中心社會化專業化管理的工作方案》及配套參考文件,并在徐匯、浦東、嘉定、閔行等4個國家和市級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開展試點。之后,各街鎮因地制宜選定了合適的管理模式,工作成效頗為顯著,市民滿意率達到90%以上。
力爭實現網格化覆蓋
從2014年到2016年,市文廣局一直在聚焦公共文化服務配送。“每年新創作的文藝節目那么多,有多少能真正被老百姓熟知呢?”符湘林舉例說,現在文化創作主體和受眾需求無法真正對接,以后的目標是要實現老百姓點單式的服務模式。他同時提出,一些基層文化單位存在活力不足的問題,群眾反映,有的社區文化中心下午三四點鐘就關門了,甚至雙休日也不開?!拔幕行脑诜諘r間上,要靈活考慮市民上下班的時間安排,盡可能達到相互匹配?!狈媪直硎荆迤陂g,以上的短板都需要有關部門相互配合,盡快彌補和解決。
市委宣傳部發改辦副主任陳巧云介紹說,目前社區文化活動中心只是基本做到了建制街鎮的全覆蓋,有的街鎮或面積大、或人口多、或形狀狹長,均等化水平還有待提升。不少社區文化活動中心的硬件環境已經十分“高大上”,但如何吸引年輕人,開展各類接地氣的活動仍需繼續探索。
面對存在的問題,陳巧云表示,上海力爭到“十三五”末,全市各街道鄉鎮都建設至少1個標準化社區文化活動中心。納入市級做實基本管理單元的撤制鎮,都建設1個社區文化活動中心分中心,努力實現基層公共文化設施網格化覆蓋。
- 聯系人員:
- 聯系電話:0
- Q Q/電郵:
- 微信手機:
- 公司地址:
-
*聯系方式僅供參考,自行聯系與本網站無關,請注意交易風險自行承擔*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