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hongMingS.COM崇明網訊 湯臣棟的微信號昵稱叫“大濱鷸”,這是在崇明東灘遷徙停歇數量較多的一種濱鷸屬候鳥,體型略大、長嘴灰色。
天下著小雨,他執意要登上屋頂,一望無垠的保護區盡收眼底。“明年冬天,你們還要來這看看,那時互花米草工程差不多完成了,景色會更美。”手指著遠處的灘涂,湯臣棟難掩對未來的憧憬。
投身這份樸素而美的護鳥事業,他是幸福而充實的。16年來,他一直遵循著“敬業、奉獻、包容、創新”的價值觀,默默地奮戰在野生動植物保護和自然保護區管理的前沿。
感化捕鳥人守護“加油站”
湯臣棟是東灘第一個員工,“我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制止捕殺候鳥行為。”
在亞太候鳥遷徙路線上,東灘是候鳥春季從南太平洋越冬地飛回歐亞大陸的第一站。這里食物豐富、溫度適宜,可供鳥兒停歇、采食和補充體力,但周邊也盤旋著被人捕殺的陰影。
湯臣棟說,當地過境的鸻鷸鳥類的種類達40多種,很多都被當地居民捕殺。
捕鳥販賣是金偉國的生計,他的一只竹哨能模擬30多種鳥語。湯臣棟至今還記得和老金在東灘爭執的情景——“從我爺爺開始就抓鳥了!”老金還很理直氣壯。
湯臣棟硬是把他感化了。“金盆洗手”的老金被保護區“收編”,捕殺者成了守護者。候鳥遷徙的春秋季,他吹哨捕鳥,供科研之用;其他時間,他在保護區內巡護。
“保護區的一大工作就是護鳥,防止非法捕獵鳥類。”在自然保護事業推進過程中,嚴以用權與每一位職工都息息相關,湯臣棟曾對同事說,“一定要擺正好自己的位置,用好手中的權力,敢于擔當。”
60%的水域,40%的潮間帶灘涂,總長43公里的岸線……隨時得盯著,不能有一刻松懈。每天凌晨,行動小組對鳥類棲息區域進行巡查,并組織突擊巡查行動。保護區還和相關部門聯合行動,清除地籠、粘網、定制網及超區域設置“螃蜞落缸”等,防止誤捕、誤傷鳥類。
想象一下,一只大濱鷸從澳大利亞起飛,途經6000公里抵達東灘時,體重不足出發時的一半。經短暫休整,還要遠赴5000公里外的西伯利亞繁衍。它們是無國籍的“特殊公民”,這么長距離的遷徙,需要前往“加油站”補充能量和水分。“我們就把這個‘加油站’的生態環境保護好,讓它們再次起飛。”湯臣棟說。
整治互花米草飛來幸運之鳥
互花米草治理及鳥類棲息地優化項目,是湯臣棟和他的團隊傾注心血的大工程。
“這種草根系龐大,根狀莖能很快地生長繁殖,它現在以每年2平方千米的速度快速擴散,破壞了近海生物的棲息環境,進而破壞食物鏈的結構,威脅鳥類的食物及棲息地,給東灘生態系統的結構和功能帶來嚴重威脅。”在湯臣棟的不懈努力下,歷時8年,投資金額10.3億、治理范圍約22平方公里的崇明東灘生態修復項目,于2013年9月開工建設。
生態修復項目工程建設的壓力大,筑堤的過程異常艱辛。去年春節的寒潮,將一道堤壩一夜之間打回到原形,蕩然無存。“心疼啊,半年的辛苦全沒了。怎么辦,再修起來。”人員少、時間緊、任務重,湯臣棟帶領保護區管理處工作人員克服“雙線作戰”等種種不利因素,邊學邊干,連續作戰,攻克了一個個難關,完成了圍堤近224萬方的土方工程建設,安裝螺母塊逾40萬個,筑堤26公里,修建水閘、涵閘5座。
如今,外來入侵物種互花米草已治理近2平方公里,滅除率達95%以上;營造優質鳥類棲息地近4平方公里,極大改善和提高了東灘濕地生態系統的質量。
最初,這里只能看到幾只白鷺,有時還要人為地把鳥趕過來。持續治理后,東灘飛來了珍貴的客人——水雉。“很漂亮的鳥,水上盈盈、姿態翩翩,有‘凌波仙子’的美稱。”湯臣棟說,“傳說中是幸運之鳥,也給這塊土地帶來了幸運。”水雉的到來,帶來一大批鳥的回歸。原本幾乎看不到鳥的區域,現在成為40多種、近萬只鳥的樂園。
享受蛙聲蟲鳴堅守生態事業:東灘很美,也很寂寞。
這里遠離鬧市,沒有酒吧、沒有咖啡館、娛樂生活在這里近乎奢侈。“10多年前,甚至網絡也沒有,手機信號也差,下午5時,路上就沒有人了。”顯然,要在這里干一番鳥的事業,得耐得住清貧與寂寞。
“其實也沒你們想象中那么清苦,我們搞生物學的,樂于跟自然對話。晚上聽蛙聲、蟲鳴,這也是一種享受。”湯臣棟說,保護區的工作者收入并不高,當時他們租借村民的房子,窗戶還是漏風的,但并不覺得苦,因為心里有一份堅守。
同事眼里,湯臣棟是個不折不扣的工作狂。搞鳥類調查,要起早摸黑,冬季有時就住在臨時保護站里,還要經常跑工地。去年七月,湯臣棟累倒在工地上,為此還住院一個月。
生態修復項目工程涉及大量招投標項目。“我們每個環節都是公開透明的,嚴守財務紀律。”湯臣棟要求保護區干部經常細致剖析存在的問題和不足,有則改之,無則加勉。針對問題,他們還制定整改清單,逐項進行整改,組織班子成員,深入分析和討論,對照“三嚴三實”要求進行自查自糾。
“保護區當下面臨最好發展機遇,我們要一起做點有意義的事,做點樸素而美麗的事。”湯臣棟對屬下很嚴格,有時不留情面,“我對他們雖然很嚴,可我講的都會觸碰同事們的內心。”
環境在一點點改變。這些年,灘涂上的高腳屋、定置網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二氧化碳通量監測站、大氣監測站、高清視頻監控探頭及用于科研監測的木棧道。2008年這里成立了環境教育中心,2010年又建起東灘鳥類科普教育基地,中小學生、都市白領、居民都能來此接受環境教育,提高保護鳥類的意識。
“鳥是環境的指示物。希望通過我們的努力,讓東灘成了候鳥棲息的天堂。”湯臣棟說。
- 聯系人員:
- 聯系電話:0
- Q Q/電郵:
- 微信手機:
- 公司地址:
-
*聯系方式僅供參考,自行聯系與本網站無關,請注意交易風險自行承擔*
網友評論